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

2022-12-2772676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为避免疫情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不少人应防控方案要求居家隔离。同样是宅家,但与电子游戏和网络购物普及催生的一批喜欢宅家不出门的人不同,居家隔离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焦虑。

疫情当下,如何应对焦虑?可不可以和主动宅家一样自在?

可以做一些助力大脑分泌内啡肽的活动,因为内啡肽是一种能够改善情绪的物质。瑜伽、运动、冥想、听音乐等都可以帮助自己的大脑分泌这种物质。其中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比如坚持在家做KEEP30分钟以后,大脑里就会有内啡肽的分泌,而当你长期坚持做,2—3个月后形成了稳定的习惯,那么大脑分泌的除了内啡肽还有多巴胺,会让人维持较长时期的愉悦、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事实上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家,还是因为在家中太孤独、不知道干啥,而外面活动很多、朋友很多,所以如果在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学种花、学炒菜、学一门乐器(钢琴、吉他等),也都会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焦虑可以通过日常活动消除,有人觉得隔离居家时感觉烦躁、郁闷、情绪低迷是因为矫情,是这样吗?

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出现焦虑的情绪,这属于正常的反应,并不是矫情。极少数人负面情绪会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严重,甚至达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那就不仅不是矫情,而是属于病态,需要专业干预。

因此,每个人要正视这种情绪,明白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因为正常,所以要接纳,也不必过分关注。不要因此再引发进一步的愤怒、羞愧、担忧等负面情绪,不要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而是带着这种情绪该干嘛去干嘛,这就是正确的态度。

疫情当下,哪些心理学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焦虑?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效能感,这种感觉与人的压力感、焦虑等心理有关。

如果在一个状态下人的自我效能感高,自己对应付该处境或状态觉得有把握,能够把控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心理压力就较轻,也较不容易出现严重焦虑问题。而如果自我效能感很低,对该状态未来的发展不确定、不掌握,对自己能否应对没有信心,心理压力就会比较大。

但这种高低并不是绝对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但也受到主观因素的调节。例如,由于疫情的关系被动宅在家里的人,如果向那些主动宅在家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心态,他们的认知方式和生活作息方式,尝试把被动的心态转化为主动的心态,比如抱定既来之则安之”“权当自己多出来一个休假等心态,让情绪着陆,发现居家环境中新鲜和美好的东西,主动尝试一些既往没时间和精力做的事,这样将会提高自己的效能感,相对来说心理问题也会减少很多。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北环路69号

电话:0578-2299912

信箱:2427332664@qq.com

传真:0578-2299913

  • 微信服务号

  • 二医那些事儿

  • 支付宝服务窗

Copyright © 2011-2024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9871号-1 技术支持:华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