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撒娇”,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女人和孩子,但你想过老人也会撒娇吗?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唐记华称,有些老人通过“另类撒娇”来达到自己多见孩子的目的,其实老人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让子女懂得自己的心理诉求,当然最佳的“撒娇”方法是坦诚地说出来。
装病是一种另类撒娇
如果我们将“撒娇”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手段,那么,对于老人来说,“装病”无疑是向子女撒娇的方式之一。
王阿姨今年65岁,平时身体比较健康,除了高血压,没有其他健康困扰。而对于高血压老病号的王阿姨来说,血压控制自有一套秘诀。但是最近,王阿姨却频繁感觉头晕,提不起劲来。为此,王阿姨的女儿隔天就要回去看望,对母亲的病情非常担心。
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王阿姨的女儿是一个“工作狂”,由于家离工作单位太远,提出在单位附近租房居住,王阿姨心疼女儿每天来回奔波,也就同意了。但女儿自搬出去后就很少回家了,即使打电话也说不上几句,王阿姨想念女儿,于是出此下策——装病。果然,自从知道自己不舒服后,女儿回家得勤快多了。
唐记华建议,王阿姨应该主动与女儿说明自己的想念,要求女儿每周回来几次,自己平时也要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
撒娇也要适度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很多老人在子女面前都端着架子,子女们也都认为父母是“打不倒的”。往往等到父母真的被某一疾病打倒,躺在病床上,或是身体虚弱时,子女才突然意识到“原来父母已经老了,需要我们呵护”。但是如果能够让子女早些意识到,不是能够更早更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吗?
唐记华指出,这时如果老人可以撒个娇,示下弱,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子女“我们老了,常回家看看”,老人应该会过得更幸福。
撒娇虽然是一种很方便就能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撒娇过度却容易引来厌烦,比如发嗲的女人以及大哭大闹的孩子等,都是撒娇过度的典型。
那么老人如何才能把握撒娇的度呢?唐记华指出,老人退休后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双重减弱,很容易出现情绪失落,此时也更需要他人的重视与关爱,但同时老人也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有着自己的人生。孩子的关爱只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让生活更加有“滋味”,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爱做的事情,活出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