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

  • 2019-05

    13

    165481

    可延缓身体老化的饮食诀窍

        随着身体持续老化,老年人需要通过适当饮食以便摄取足够的营养,才能够让晚年生活既健康又有活力。藉由饮食来保养身体,对老年人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正确饮食习惯不仅可以调理身体,更可望降低脏器的负担。   全谷根茎类食物。早餐可吃麦片粥或绿豆粥,到了中餐、晚餐之后,可以吃糙米饭或胚芽饭,其它包括地瓜、南瓜、山药等根茎类食物都是很好的选择。老年养生的原则应以高纤食物为主,如此可望帮助老人家排便与妥善控制血脂肪。   低脂乳品类食物。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质,属于必须摄取的食物来源之一,建议一天饮用约三百至五百毫升的低脂或脱脂牛奶,如果老人家饮用后容易腹泻,建议可选择酸奶或市售银发族奶粉,因为这类产品的乳糖较少,而且常会添加一些益生菌,有助于肠胃保养。   油脂与坚果种子类食物。好的油脂可以帮忙控制胆固醇,同时还可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老化的细胞、皮肤而言都很重要,好的油脂通常包括橄榄油、葵花籽油、芥花油、苦茶油、色拉油等,只要是室温下液态的植物性油脂都是好油,但烹调食物时应以蒸、烤、卤、凉拌等少油料理为主。   豆蛋鱼肉类食物。豆蛋鱼肉类食物是人体蛋白质主要来源,同时也是细胞所需的重要食物,建议可适量摄取黄豆制品、鸡蛋、鱼肉、鸡肉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尤其是黄豆,含有异黄酮成分,也是身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   蔬菜类食物。蔬菜类食物具有丰富纤维、低热量等特性,以及β-胡萝卜素、花青素、多醣体、铁质、钾离子、抗氧化物等成分,对健康有很大的益处,建议一餐一碗蔬菜比较好,而且蔬菜颜色愈多,营养成分愈丰富。   水果类食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膳食纤维,对老化的身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还可以帮助排便,但水果含有糖分,食用时应注意糖分不要摄取过量。 

  • 2019-05

    06

    165626

    一咳嗽或大笑就会漏尿?原来是得了这种病!

     岁数大了,一大笑就会漏尿,怎么回事?  除了大笑,如果您:咳嗽或提重物时,跳绳等运动时都会出现漏尿情况,那很可能是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女性人群中有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6%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其中约有50%为压力性尿失禁。一般表现为在咳嗽、大笑、喷嚏或者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漏出。  这些人容易得压力性尿失禁  年龄越大越容易得: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逐步增高,高发年龄位45-55岁。  生得多、生得晚、顺产的、胎儿体重大的容易得: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呈正相关;生育年龄大的,发生尿失禁的可能性也较大。据统计,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女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同时使用缩宫素等加速产程的助产技术,也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的危险性也较大。其实简单来讲,怀孕及生产过程中导致腹腔内压力增大的因素都会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盆腔脏器脱垂:大多数有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都有一定的压力性尿失禁。一般与盆底平滑肌功能下降相关。  肥胖容易得:肥胖女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而减肥是可以明显降低尿失禁的发生。  得了压力性尿失禁三步走  得了压力尿失禁该怎么办?难道只能用护垫和卫生巾来维持?专家告诉你,得了压力性尿失禁三步走。  就诊:如果出现了压力性尿失禁,最好去医院做个全面评估。在医院需要完善排尿日记、尿垫试验以及尿动力检查,从而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药物或者手术治疗。  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改善尿失禁的方法,当然也是可以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的。持续收缩盆底肌,也就是提肛运动,收缩肛门及肛门周围的肌肉,就像腹泻时努力憋住大便时一样的动作,2-6秒→放松2-6秒。一组10-15次。每天3-8组。坚持8周或更久。盆底肌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是盆底肌达到一定训练量才有效。  减肥:有压力性尿失禁烦恼的女性,体重减轻5-10%时,尿失禁次数将减少一半以上哦。所有甩掉体重的同时,漏尿的烦恼也甩掉了。

  • 2019-04

    30

    165795

    夜里口干 睡前嚼点枸杞

    前阵子,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母亲近几年来深受口干困扰,一晚上起来喝几次水,且食不知味。我告诉他一个治口干的偏方:每天临睡前洗干净30克枸杞子,慢慢嚼食,一般10天后就会见效。半个月后,朋友告诉我,他母亲现在已经不再口干了,胃口也好了。年龄增大,阴阳皆衰、阴液不足,尤其是肾精不足时,嘴里的津液变得稀少,人容易口干。枸杞子味甘,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生津等功效,是著名的补阴中药,对于阴液缺乏的老年口干症患者十分有效。清末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这样的描述:“每夜眠时,无论冬夏,床头必置凉水一壶,每醒一次,即饮数口,至明则壶水所余无几。若临睡前嚼服枸杞子一两,凉水即可少饮一半,且晨起后觉心中格外镇静,精神格外充足。”现代研究也证实,枸杞子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调节免疫、延缓衰老,还能直接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需要留心的是,老年人口干症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糖尿病。一些老年人由于各种因素,长期焦虑孤独、精神紧张,也会使唾液分泌减少。此外,也有可能因服用某种药物导致口干,如支气管扩张药、抗帕金森药、抗过敏药等。女性口干也有干燥综合征的可能,同时会伴有眼干症状。如果嚼服枸杞子无效,就应该留心其他多种致病原因,进一步检查、排除。

  • 2019-04

    22

    165969

    阿尔茨海默病的20个早期征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主要影响老年人的疾病, 虽然这种痴呆症的治疗方法还没有找到,但是了解早期征兆是很重要的。为了缓解这些症状而开发的几种治疗方法,如果疾病被早期诊断,更有可能奏效。1. 记忆丧失    你总是忘记把钥匙放在哪里吗?也许你天生就是健忘。另一方面,如果你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件或新的信息,加拿大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警告说,你可能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2. 难以完成日常任务    你不知道怎么用洗碗机了吗?准备一顿饭成了一项挑战吗?你忘了怎么刷牙了吗?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难以进行习惯性活动。如果这听起来像你,预约看医生。3. 难以表达自己    有时很难找到正确的词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但是,如果你的语言问题(难以完成句子、忘记简单的单词、用错误的名字叫东西等)使你的朋友和家人难以理解你,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更高。4. 定向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定向障碍。例如,有些患者忘记了今天是哪一天。还有些人认为他们生活在另一个时期,或者很难确定他们在哪里。这些征兆不应轻视,需要及时就医。5. 判断力差    糟糕的判断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大热天穿好多衣服或者冬天不穿外套就外出是痴呆症患者行为的典型例子。6. 不会算数了    在做预算的时候经常出错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们不可能都是数学天才。但是,当你不再能想出如何支付账单或添加简单的金额时,也许是时候担心了。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说法,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难以处理数字。7. 不能再遵循计划了    有些人很难遵循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然而,那些可能患上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发现很难计划他们的日常活动。例如,他们可能无法遵循食谱。8. 将东西放在错误的地方    有可能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往往会错误地存放经常使用的物品。例如,他们可能将脏盘子放入洗衣机中或将脏衣物放入洗碗机中。当他们找不到不正确存放的东西时,他们会感到迷茫。9. 在镜子里认不出自己    镜子里的形象像是陌生人吗?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10. 视觉问题    与年龄有关的视力丧失和需要戴眼镜是绝对正常的。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警告说,另一方面,失去阅读、判断距离和识别颜色的能力是不正常的。11. 渴望隔离    尽管拥有会员资格,但不去健身房并不意味着你有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你可能只是失去了锻炼的动力。12. 情绪变化    情绪变化可能是由各种各样的事情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暂时的,而且最终一切都会平衡。但是,有时这种变化可能表明一个更严重的潜在疾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通常会经历情绪的突然变化。他们往往会在几秒钟内感到悲伤、快乐、平静或焦虑。13. 个性变化    你的朋友不再认识你了吗?你的爱人注意到你个性的改变了吗?你应该去找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在某些情况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性格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可能会变得外向,反之亦然。14. 失去动力    虽然动力下降并不总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征兆(原因可能包括疲劳或抑郁),但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如果你仍然缺乏热情,并开始对你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那就去和医生谈谈。15. 自发性减少你的老板批评你缺乏主动性的事实并不意味着你有阿尔茨海默病。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加被动。 但是,如果你注意到自己变得不那么自发,或者你不再在生活的某些方面表现出主动性,请预约你的医生。国家老龄化研究所表示,你可能正在经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征兆。16. 没精神    疲劳常常伴随着许多健康问题,例如流感。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情况下,在疾病的第一阶段会感觉到能量不足,并且平均持续2到4年。不管是什么原因,不明原因的疲劳都需要医疗关注。17. 协调问题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时会出现协调问题。他们失去了使用某些日常用品的能力,或者写字有困难。即便如此,一直笔迹不好的人不一定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高。18. 睡眠困难    对于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睡眠障碍是一种煎熬,通常伴随着本文提到的其他一些症状。19. 奇怪的想法    在这种疾病的最初几年,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有不同寻常的想法。例如,他们可能会误解别人的意图。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护士会伤害他们,或者医生在“他们的脑袋上胡搞”。 请注意,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会出现这种症状。20. 感觉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    在出现更严重的症状之前,某些处于阿尔茨海默病第一阶段的人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即将失去控制。未诊断前他们的感觉仍然无法解释,导致巨大的沮丧。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者担心自己的健康,请咨询医生。

  • 2019-04

    02

    166297

    中年时积极体脑活动可防痴呆

    瑞典哥德堡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中年时期积极进行体力和脑力活动,有助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说,他们对800名瑞典女性进行了长达44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女性刚参与研究时平均年龄为47岁,并被按照参与脑力和体力活动的情况打分及分组。该研究中,脑力活动包括阅读和写作等智力活动、听音乐会和参加合唱团等艺术活动以及做针线活等手工活动。44%的参与者被划分到脑力活动水平较低的低分组;56%的人被划分到高分组。对体力活动,则分为活跃组和不活跃组。每周进行4小时以上步行、骑单车等低强度运动,或每周有规律地进行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或参与竞技运动,被划分到活跃组。按此标准,17%的参与者被视为不活跃;82%的人被视为活跃。研究期间,共有194位参与者得了老年痴呆症,其中102人罹患由脑变性疾病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27人罹患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血管性痴呆症,还有41人是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混合型痴呆症。研究发现,在排除了高血压、抽烟和糖尿病等风险因素后,脑力活动高分组女性比低分组女性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低46%,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总体风险低34%;而体力活动活跃组的女性比不活跃组女性罹患血管性痴呆症的风险低52%,罹患混合型痴呆症的风险低56%。

  • 2018-10

    22

    173547

    何为老年记忆障碍

      老年记忆障碍(医学上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目前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比较严格的诊断标准:①家属或知情者反映患者存在记忆障碍;②客观检查证实患者存在记忆障碍,记忆力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③一般的认知功能保持完整;④日常生活能力保留;⑤不存在痴呆。

  • 2018-10

    14

    172595

    记忆障碍早期表现

    1、转瞬即忘:患者常常忘事,事后再也想不起来,而且可能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忘掉了早先的答案。2、顾前忘后:患者会忘记将饭菜端上餐桌,甚至忘掉已做好的饭菜。3、词不达意:患者可能连一些简单的字词也会忘记,或者不会使用适当的语句表达。4、时间和地点记忆不清:患者可能在住所附近的街巷、路口迷路。5、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患者常常忘掉自己设置的存折密码,自己的存款数额也忘得一干二净。6、随手乱放物品:患者常会将物品放在不恰当的位置,或将很多废品如废纸、布头当作宝贝珍藏。7、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在短时间内,行为、情绪可能从平静状态变为泪流满面或者拍案而起。

  • 2018-10

    07

    169496

    老人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因此对患风心病者应注意休息和在医师指导下治疗。有的病人能作手术治疗。   护理要点   1、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活动。但在心功能允许情况下,可进行适量的轻体力活动或轻体力的工作。   2、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牙龈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3、心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水分的摄入,饮食中适量限制钠盐,每日以10克(2钱)以下为宜,切忌食用盐腌制品。   4、服用利尿剂者应吃些水果如香蕉、桔子等。   5、房颤的病人不宜作剧烈活动。应定期门诊随访;在适当时期要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何时进行,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定。   6、如需拔牙或作其他小手术,术前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2018-09

    24

    168550

    步步逼近的脑中风!

      脑中风,就是脑血管病,也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此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据最新资料显示,北京市因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跃居疾病死亡第一位。   导致脑中锋的直接原因是:1、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动脉炎等。2、各种心脏病,心脏病可形成血栓栓子,造成脑部栓塞。3、其他,血黏、脱水、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等。   危险因素:A:高龄。60岁以后,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是生理性的老化。B:父母有脑血管者发病率是一般人的4倍。C: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D:有良好嗜好者。如吸烟、酗酒等。E: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晚睡晚起,夜生活过多。饮食不均衡,吃肉和主食太少,吃蔬菜少。生活懒散,不注重体育锻炼等。F:情绪因素。多思多虑,心胸狭窄,抑郁、焦虑、脾气暴躁等。G:人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血管处于收缩、扩张频繁变化的状态,易使脑血管阻塞或破裂。   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据调查发现,在脑血管病患者中,有高血压者占约80%,有高血脂者约占71%,有糖尿病者约占54.3%,有血管病家族史者约占40.9%,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因素者约占60.1%。不同的危险因素存在于一个人体内,所产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单一的因素叠加,而是呈几何倍数增加,明显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   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的平滑肌,引起血管痉挛。一次大量饮酒后,颅内血流量明显下降,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使脑血管病易于发作。   烟中的尼古丁专门破坏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人体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同时也增加血液粘稠度。   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避免以上危险因素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如果已经得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就要在医生的帮助下予以控制。

  • 2018-09

    17

    168541

    老人健康暗藏着“杀手”

      黄女士和丈夫老周退休后,老俩口一边抱孙子,一边养花喂鸟,沉浸在天伦之乐中。   不料,一场意外悄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去年春节后不久,老周讲话时舌头突然打起卷来,并且头晕、乏力,浑身极不舒服。于是,黄女士赶紧将他送往附近的一所大医院。CT检查显示:老周患有多发性脑梗。   多发性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往往在发病前就已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增高等。由于很多人缺乏这方面的健康知识,常不把它当回事,以致突然遭遇险情。老周的悲剧就在于此。他虽然是知识分子,有高血压病史,但自认为身体健壮,没病没痛,一直对看病吃药不屑一顾。   在高压氧舱和药物的治疗下,老周的病一月后得到了缓解。看上去与平常人没有差别。但黄女士还是发现丈夫有那么点讲不清、道不明的变化:比如一向仔细谨慎的丈夫,出门时竟会将钥匙遗留在门上;正在烧开水他却跑到超市去购物。至于刚刚讲过的话脱口就忘,更是经常的事。此外,一向温和、慷慨的老周,有一次竟为了几毛钱,在众目睽睽下与小贩破口对骂。更令人受不了的是,他从不检讨自己,总是责怪别人。但黄女士认为病人可能心情都不好,自己应多担当。因此,尽管家中争吵时有发生,黄女士总是原谅丈夫。   其实黄女士有所不知,大脑微血管发生梗塞后,患者记忆能力往往容易受到损害。如果患者的性格、情绪、行为方面出现明显的变化,那往往预示着血管性痴呆已临近。   正当黄女士苦闷难言之时,上苍似乎发了慈悲。老周的怪异脾气有了改善,唠叨少了,能静下来看书了,无理纠缠现象也大有改观。这一切让黄女士激动不已,她认为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页已经过去。   然而这段好景只不过是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光返照"。半年后,老周的症状出现进一步加重的迹象。比如:他莫名其妙地捡拾些废铜烂铁回家;他疑心重重,老是怀疑别人拿了他的东西;他刚吃了早饭,转个身又吵着要吃饭。更使黄女士痛苦不堪的是,老周晚上精神抖擞,而白天呆头呆脑,呼呼大睡。她开始长吁短叹,哀叹老周越老越糊涂。直到一天夜晚,老周出去散步再未归来……   其实,老周不是"老糊涂"。60岁以上老年人,有高血压史或动脉硬化、高血脂情况,一旦出现显性或隐性的脑梗情况,继而又出现记忆方面障碍,如老周的种种怪异行为,这些都是血管性痴呆的典型症状。血管性痴呆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老年期痴呆的特点:它的病程演变呈阶梯状发展。即痴呆在演变过程中会出现暂时的好转,以后再进一步恶化。因此,切不可因一时的好转而掉以轻心。可惜,老周的异样没有及时引起黄女士的警觉。   在我国,老年期痴呆大体分为四类,即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他类型痴呆。在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中,第一位是血管性痴呆,大约占到老年期痴呆的50%以上,常常不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暗礁"。但是,此病的临床疗效比其他类型的老年期痴呆相对好些。   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旦有脑梗塞发生,应立即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使大脑尽可能得到所需的氧气,以减轻脑梗塞造成的危害;   二、控制血压;   三、降血脂;   四、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类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类如酶抑宁、竹林胺等;   五、选用有利于恢复血管弹性的植物类药物,如银杏类等。   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精神病症状,可选用小剂量的安眠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在药物治疗时,应该平衡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多食鱼、虾。这样既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还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脂,促进大脑细胞的代谢。患者还需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使用铝制炊具。患者心态要保持平衡,乐观豁达。在社会生活中,要多交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进行适宜的锻炼。只有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方法,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老年朋友的生命才会继续焕发光彩。

  • 2018-09

    10

    168213

    老年疾病防治五原则 一个也不能少

      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都与情绪、运动、营养、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及保健医疗等密切相关,要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就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⑴、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的情绪有利于健康。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年人应该做到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及时调节好心态,享受离退休后新的生活。情绪紧张、心理不平衡常常引起人体的生理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等病。   ⑵、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平衡的营养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可预防或减轻老年人某些易患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应选择适合老年人的食品,如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且应常吃水果。   ⑶、重视平时的保健与医疗:每年定期进行体格检查1~2次。平时注意身体的不适,即使是轻微的症状,也要重视,及早就医。老年人往往敏感性差、反应差、主诉少,因此应仔细观察老年人的饮食、情绪、睡眠、体温、脉搏,以引起注意。慢性病患者应遵其严格遵医师医嘱咐服药及定时复查。应叮嘱病人不要随意用药或中断治疗。   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有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⑸、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经常参加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打门球等)及适度的体力劳动能提高抗病的能力,对各系统、器官功能的改善都有益。

  • 2018-09

    03

    169658

    记性不好?改善记忆力试试这6招

    看到熟人想不起名字、不记得东西放在哪里了……想必这些现象大家都不会陌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长寿中心塞梅尔研究所的主任加里?斯莫尔在对全美范围内的 1.8多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虽然几乎所有人都有健忘的小毛病,但通过一些小训练,可以减少健忘的出现次数。近日,英国“生活黑客”网介绍了一些改善记忆力的妙招,能在一周内起效,坚持练习,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  1.定位寻找家中的常用物品。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来搜寻家中经常出现的物品,比如钥匙、钱包、手机、公文包、眼镜和鞋子等。找到后固定它们的位置并牢记,一想到某种物品就会联想到某个特定的位置,卸载大脑的过重负荷。  2.花1分钟记住新的人名。每天都尝试让自己结交一位新的朋友,并在心中反复默念名字持续1分钟。这样就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与额叶通力合作,将信息转移到长期记忆力的储存空间之中。  3.联想法。如果你总是出现要做什么事,却又想不起来具体做什么的情况,请尝试使用联想法。比如,你需要购买鸡蛋和邮票,还要去洗衣店拿洗好的衣服,就可以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抱着个贴了张邮票的大个鸡蛋,突然间鸡蛋破裂了,蛋液撒了衣服一身,就不得不去洗衣店了。想象越有创意,记忆信息就越为牢固。  4.玩益智游戏。研究表明,玩一些利用物理知识的智能手机游戏,比如“割绳子魔法”,就能提高注意力,避免在记东西时走神。而且,在任务切换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有一些涉及到规划和调整策略的脑力游戏,比如“星际争霸”,也能提高记忆力。  5.锻炼回忆功能。瞄准配偶、孩子或同事所穿的一件新服饰,比如衬衫、领带、夹克衫、珠宝或鞋子等,注意这些服饰的颜色、样式、质地和纹理,用笔记下至少四个细节。在晚上睡觉前,尝试去回忆这些细节,并翻开笔记对比。  6.给自己出点难题。比如,上班选择不同的路线、用非惯用手刷牙、倒着戴手表,这些给自己找点小麻烦的活动,能增强认知功能,有助提高记忆力。

  • 2018-08

    20

    169907

    老人闲聊 有益长寿

    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闲聊是增添活力的有益方法之一,其好处有五:  推迟大脑老化 大脑老化时神经细胞减少,并在神经细胞中出现老年褐色带,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等。但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营养、药物、合理用脑等办法可使脑功能衰退减慢。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要谈话就得思考,思考就心须用脑,因而聊天也是对脑的一种锻炼。  增长知识 蒲松龄经常通过多种方法同许多不同经历的人一起聊天,引导他们讲述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然后精心整理,写成《聊斋志异》。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通过聊天,接受新的知识,实为一不可多得的妙棋。  解忧解闷 当老年人忧愁、烦恼,不愉快的时候,找几位老朋友聊聊天,寻求安慰和支持,这样会摆脱不快、愤怒、忧郁、疑虑等,能很快稳定情绪,消除紧张。  培养感情 闲暇之时,几个老友相聚畅谈,或回顾美好往事,或展望幸福未来,或互通情报,交流信息,或交换意见,促进感情。笔友之聊,益于创作丰硕;花友之聊,益于枝茂花艳;棋友之聊,益于技艺倍增。总之,相聚-聊,乐融融,益无穷,丰富知识,升华感情。  健康长寿 老年人往往有孤独、无聊的感觉。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畅谈生活中的乐趣,就会乐以忘忧,感到生活是丰富多趣的,自然就消除了孤独感和寂寞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所以说,老年人多聊天是延年益寿的一帖精神处方。

  • 2018-08

    13

    169905

    这些疼痛与衰老无关 来应对一下吧!

    人老了,这儿疼那儿疼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但如果您认为疼痛是伴随衰老而来的自然现象,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疼痛通常是通过炎症引发的。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耳鼻喉科医师埃里克?沃伊特认为,当身体受到感染时,会发生炎症过程,人们用来对抗感染的一些炎症介质会引起发烧和身体疼痛。然而,一系列其他的行为和疾病(如重复的运动和压力)会增加身体的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引发身体疼痛。美国一家专业网站近日分析了与衰老无关的身体疼痛的10个原因。  一、感冒或流感  与咽炎(咽喉痛)或流感等感染有关的身体疼痛与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有关。人体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包括一种名为干扰素的化学物质,它有助于抵抗感染,但也会引起身体疼痛。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统正在引导身体的大部分能量来抵抗感染,使你感到超级疲倦。  解决办法:急不得,慢慢来,好好休息。医生建议这类疼痛患者服用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用于止痛,尤其是当他们患上流感时。  二、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由人类疱疹病毒4型(EBV)引起,它是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常见的一种感染,通常通过唾液传播。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极度疲劳、喉咙痛、发烧和淋巴结肿大。由于它像咽炎和流感一样具有传染性,因此免疫系统会有类似的炎症反应,导致身体疼痛。  解决办法:多休息,多喝水,服用一些治疗发烧和疼痛的非处方药,能让不适症状得到缓解。由于抗生素不能消除病毒感染,因此没有针对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具体治疗方案。  三、锻炼时太用力  尝试一种新型的运动,甚至只是锻炼一个已经忽略了一段时间的肌肉群,会让你在锻炼后感到肌肉酸痛。这种类型的疼痛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组织中的微小撕裂造成的,从而引起炎症。延迟性肌肉酸痛在锻炼后24-72小时达到顶点,5-7天后基本消失。  解决办法:没什么好担心的,DOMS表明肌肉适应了一种新的活动,可以接着做。在恢复期用泡沫滚轴对疼痛部位做按摩能加速愈合过程。  四、反复使用身体某个部位  当你重复使用身体的某一部位(无论是锻炼,还是打字)时,一种更集中的身体疼痛可能以重复运动损伤的形式出现。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腕管综合征。  反复做同样的动作会导致肌肉、韧带和肌腱肿胀和发炎,从而导致疼痛。除了疼痛,你可能会注意到在受影响的部位缺乏力量和运动范围减少。  解决办法:做理疗,加强力量训练和佩戴支架以保持受伤区域稳定,能让受伤的身体部位恢复正常。  五、压力太大  心理压力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包括头痛、下巴疼痛和腰痛。那是因为当你感到压力时,身体会分泌出应激激素皮质醇。虽然这在短期内不是问题,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美国理疗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慢性压力会增加炎症,导致肌肉分解、疼痛和疲劳等症状。另外,当你不能冷静下来时,身体会更容易被感染。  解决办法:每天花点时间去做一些能帮助你从日常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事情。深呼吸或冥想几分钟,午餐休息期间散步,或者下班后洗个热水澡,都能帮助身心恢复活力。  六、睡得不香甜  你知道自己需要睡眠来保持警觉,但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身体有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免受疼痛困扰。英国基尔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关节炎与风湿病研究》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最能预测大范围疼痛的因素是非恢复性睡眠或破坏性睡眠(典型特征是难以入睡或失眠,半夜醒来,或全天感到过度疲劳)。  解决办法:肌肉骨骼系统每天至少需要6-8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来修复。  七、被蜱叮咬感染了莱姆病  像蜱这样微小的昆虫也会导致身体疼痛。确切地说,黑腿蜱感染了博氏疏螺旋体这种致病病原体。如果你能及早确诊,肌肉和关节疼痛不会变得严重,但它们是莱姆病的早期指标。莱姆病的其他症状包括发烧、寒战、头痛、疲劳和牛眼样皮疹。诊断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存在这些症状和接触过蜱的可能性。  解决办法:如果你怀疑有莱姆病,请尽快就医。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只会变得更严重,并可能导致心脏问题和严重的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医生会开出抗生素,帮助身体摆脱感染。  八、关节炎  并不是只有老年人才会患上关节炎。炎症性关节炎(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会影响全身,因为它们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功能混乱,向健康的细胞发起攻击,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炎症。它的特点是一段时间不活动后疼痛和僵硬,或晨僵硬持续一个多小时。患者可能还会注意到关节周围的疼痛、肿胀和压痛,  解决办法:虽然具体的治疗方法将取决于诊断结果,但医生会推荐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身体和情绪层面,如调整饮食或缓解压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以及抗风湿病药物也被推荐用于减轻疼痛和防止关节炎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九、纤维肌痛  纤维肌痛被广泛误解,但它相当常见,其特点是骨骼、肌肉或韧带广泛疼痛。患者的大脑不正常地处理疼痛信号,增加了身体对疼痛的体验。这种疼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或者是由外科手术或感染引起,疼痛的强度不同,而且会迁移到全身。大多数纤维肌痛患者(女性居多)也有慢性疲劳。  解决办法:如果血检证实你患有纤维肌痛,医生将为你的生活方式量身定做治疗计划。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抗抑郁药(帮助放松和睡眠)和抗癫痫药物(也可以缓解疼痛)可能是第一个疗程。做理疗或心理咨询也有帮助。  十、狼疮  虽然狼疮很难诊断,但是大多数患有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都有关节疼痛和肿胀。它的症状可能反复出现,也可能影响不同人的不同器官。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主要症状包括极度疲劳、头痛、发烧、脸颊和鼻子上出现蝴蝶状皮疹、脱发和雷诺氏现象(手指或脚趾感觉极度寒冷,甚至改变颜色)。尽管狼疮伴随的疼痛通常同时发生在身体两侧,但它往往比类风湿关节炎更容易控制。  解决办法:根据身体对疾病的具体反应,医生可能会推荐多种药物来控制的症状,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疼痛和肿胀)、抗疟药物(减少复发)、皮质类固醇(抗炎)、免疫抑制剂(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保持对免疫系统的控制),或者生物制剂(治疗各种症状)。

  • 2018-08

    06

    169940

    有一种“老年痴呆”可逆

    原先一手好字,现在却忘了怎么写字;原先老伴的生活都能照料,现在开水可以烧干……头向前倾,迈不开腿,抬不起脚,容易摔跤,尿频尿急尿失禁,记忆力严重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的出现,让家人高度怀疑78岁的王女士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是,经过上海华东医院专家团队的“抽丝剥茧”诊治,在微创手术治疗后的第三天,王女士又能腿脚轻松地走路,讲话交流思路也变得清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王女士患的是一种名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疾病,临床表现与老年痴呆病类似,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这种“老年痴呆病”可逆,通过治疗能让患者恢复所失去的功能。但是,这种病经常被误诊误治为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萎缩、脑梗甚至腰椎病等,延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病年龄与老年痴呆症类似,也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原因不明。该病医学影像表现为脑室扩大,临床表现为三联征:一是语言、计算能力下降;二是行走不稳,步子越迈越小,速度越来越慢;三是小便失禁,最初表现为尿频尿急。与幼儿不同,老年人罹患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时颅内压力不高,也不会表现出脑积水导致的“大头”症状。华东医院由神经外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康复医学科等组成临床多学科研究团队,从1505名目标人群中筛查出1330位住院老人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65~84岁年龄段的824位被调查者中,诊断出15名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占1.8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病群体数量逐年递增。但是,由于社会公众包括部分医生在内,缺少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发病的老人常常被误诊和漏诊。因此,一旦发现家里老人出现临床三联征(痴呆、步态不稳、尿失禁),要到医院进行脑部CT和磁共振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如果被确诊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也不用过于担心,现在对于该病的治疗不用开颅、不在颅脑上打洞,可通过微创的、手术风险较小的腰椎腹腔分流术即可治疗。一般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有的老年患者术后次日便可自己拉衣服拉链,这个动作在术前对于这种病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2018-07

    02

    170271

    老人就应该多唠叨,不然会……

    有些老人,年龄越大越不爱说话,不喜欢嘈杂的声音,屋子里整日很清静,尤其是一些独居的老人,亲朋好友间的交往少,不爱出门,说话机会少,时间久了,会形成恶性循环。其实,包括说话在内的声响刺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大脑是用进废退的,说话太少,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不利于大脑的健康运转。说话的过程需要经过逻辑思考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是对大脑的锻炼。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称,友好的谈话是使人变得聪明的可靠手段。俄罗斯《星火》杂志也报道称,经过科学家测试发现,在参加重要活动前,和人多交谈些愉快的话题,保持微笑,可以激活大脑,在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智力,表现的更聪明。老年人大脑细胞不断退化衰老,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不断活跃并保持一定兴奋,可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进程,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目前许多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法中,多感官刺激是效果最好的。所以,儿女要鼓励老人多说话,并在老人的居室营造一些和谐的声响,平时也要多听老人说说话。善于听老人唠叨、从唠叨中理解老人的爱,也是一种孝顺。对于老年朋友,明白说话的好处后,要给自己创造更多和周围交流的机会,具体来讲,一,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入一些兴趣团体,演讲、唱歌,组织读书会等都是很好的活动。二,可以学习植物培植、动物养护等,探索一些新的知识。三、有些老年朋友退休前是行业精英,可以做一些博物馆、科技馆或者青少年活动场所的义务讲解员,和更多年轻的朋友交流聊天,一起探讨,发挥个人积累的经验和专业所长,把知识更好地传递给下一代。

  • 2018-05

    11

    168941

    人老先老腿?小心下肢缺血可不是小问题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不少年纪大的人误认为出现腿脚发冷、无力、酸痛、麻痹等症状是由于年纪大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殊不知,这些病症可能是由下肢缺血导致的,延误诊治情况严重者可能会需要截肢。《海南日报》介绍,下肢缺血发病率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约占4%~10%,而在70岁以上的人群中可高达15%~20%。那么,什么是下肢缺血?下肢缺血的症状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这种疾病呢?  金羊网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下肢缺血,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下肢无力,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感觉麻痹,严重者甚至出现下肢疼痛和肢体坏死,需要及时到有血管外科专科的医院进行诊治。《今日早报》介绍,下肢缺血按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三期,一期时,下肢会感觉到发冷、发麻,主要是冬天比较明显;二期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病人每走一段距离,小腿就会酸胀,稍微休息一会儿可恢复;到三期时则会出现缺血性疼痛,严重起来连普通的止痛药都无法克制。  当出现下肢缺血的症状时,老年人可能会采用泡脚的方式去缓解,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加重病情。北方网采访了第四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一东,他介绍,当下肢出现缺血,血液供应就会变少,一旦外界增加温度,氧消耗会更多,温度越高,氧消耗就越大。下肢缺血者的神经末梢都不敏感,尤其是对于温度的感觉,不到普通人的三分之一。如果水温很烫,常人泡脚进去,觉得烫会立刻拿出来,但是对于下肢缺血者来讲,可能感觉不到这种温度,就容易造成烫伤。一旦发生烫伤就会导致破溃,会加速下肢缺血造成坏死。  人民健康网建议,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脚部汗毛、按压脚趾、感受脚部温度以及摸足背动脉来检测是否出现下肢缺血。下肢缺血早期,脚部汗毛会出现脱落。正常情况下,用手指按一下脚趾,脚趾按压部位马上由白变红,如果患者有下肢缺血的症状,脚趾按压部位则需要经过几秒后才能恢复。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感受足背动脉的跳动强度,与上肢脉搏或者对侧足背动脉的跳动相比较,若是波动相对较弱,也表明腿部血管狭窄或者堵塞。  如果下肢缺血症状严重,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接受治疗,切不可放任不管,延误病情。

  • 2018-05

    11

    168766

    研究:鸡蛋不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据印度《德干纪事报》5月7日报道,悉尼大学研究表明,连续一年每周吃12个鸡蛋不会增加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悉尼大学的研究试点中,参加者以保持体重为目标,分别开始高鸡蛋摄入饮食(每周12个鸡蛋)和低鸡蛋摄入饮食(每周少于2个鸡蛋),在为期三个月的试点实验结束时,记录员确认他们患心血管的几率并没有区别。  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同一批参加者在开始节食的饮食方式的同时继续保持上述的高鸡蛋饮食和低鸡蛋饮食。整个实验持续了6到12个月,在这期间由研究员追踪他们的身体状况,主要研究员尼克福乐解释说在不考虑鸡蛋摄入量高低的情况下,两组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都没有增加,并且增加或减少的体重相等。  尽管对于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病人来说,关于安全的鸡蛋摄入量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人们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则不需要克制鸡蛋的摄入量。该研究规定的健康饮食重点是用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鳄梨、橄榄油)代替饱和脂肪(黄油)。  进一步的研究还记录了各种与心血管患病几率有关的因素,其中包括胆固醇、血糖和血压,然而研究的结果表明,高鸡蛋饮食和低鸡蛋饮食的参与者在以上这些指标中都没有发生显著区别。福乐解释说:“即使鸡蛋本身膳食胆固醇含量很高,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 “坏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往往更高,目前的研究有证据表明食用者的鸡蛋摄入量对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没有影响。  福乐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很重要,因为不管是对于有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还是一般人来说,鸡蛋对他们的健康都有潜在的益处。他补充道:“鸡蛋是重要的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来源,可以有助于饮食健康,其中包括帮助调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眼部心脏健康、心血管健康和孕期保健。  这项新研究还发现不同的鸡蛋饮食方式似乎对体重没有影响。福乐对此表示:“有趣的是,高鸡蛋饮食和低鸡蛋饮食的参与者减去了同样的重量,并且为期三个月的预期减重期结束后,他们的体重还在继续下降。

  • 2018-04

    23

    168927

    走路慢的老人易患痴呆症

    一项研究称,走路速度较慢的老年人易患痴呆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英国纵向老化研究”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这项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英格兰生活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研究人员分别收集了这些老年人的行走速率以及其患痴呆症的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在近4000名老年人中,走路速率较慢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明显高于走路速率较快的人。走路速率下降较快的老年人的思考能力以及作出决定的能力也较低,而这些人被诊断患有痴呆症的几率较高。

  • 2018-03

    20

    168836

    要想人不老 血管保护好

    人体从20岁开始,血液垃圾便开始在血管中沉淀,久而久之,血管变得又脆又硬。一些脱落的斑块形成血栓,像不定时炸弹一样飘荡在血管中,给健康埋下隐患。  本期,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为大家送来血管的保养秘笈,教大家认清什么样的血管是好血管,如何养护好血管。血管不好 从头伤到脚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血液就相当于“燃油”,而血管就是输送管道。在心脏“发电机”一切正常的前提下,只有管道通畅顺滑,能量才会源源不断地供给,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试想哪一天血管出现了堵塞或者伸展不灵活,那么血液里的营养物质就不能顺畅到位,有害物质也不能快速排泄,久而久之,人就病了。  血管在人体里交织成一个庞大的网络,有粗有细,分工明确,我们称之为循环系统。健康的血管有“韧、滑、顺”三大特点。“韧”意味着弹性好、柔韧性好,就像橡皮筋一样,拉长之后也能够迅速复原。高血压和高血脂能够对血管弹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效监测血压和血脂,并调理其处于正常状态,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血管的韧性。“滑”旨在说明血管内壁光滑,血液流动时“一马平川”,没有丝毫的阻滞。而像冠心病患者,其血管内壁上多积聚一些细小的斑块。这些斑块就像大马路上那些凸起的小石块,每当车辆或人经过时,总会引起颠簸。“顺”强调的是血管的通畅。只要血管韧且滑,那么顺也就“顺其自然”了。血管顺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有顺畅了,血管才能够加快新陈代谢,保持足够的运输活力。  血管健康,健康才有保证,血管健康,长寿才有可能。健康的血管系统工作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强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不断刺激,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血管的弹性下降、变脆,血管内壁黏附各种“斑块”而变得越来越崎岖等。不要小看血管的这些变化,其实它是很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也可能让原有疾病雪上加霜。  五大元凶 正在缩短你的寿命  血管里面流动的是液体,为什么会发生堵塞呢?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我们常用的水管,即使是清澈的自来水流过,时间长了也会留下水垢。而血液中含有各种脂肪(比如坏胆固醇的代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这些物质来不及清理的时候,就会在血管内壁上不断沉积,管道也随之越来越细,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完全堵塞。而当沉积的垃圾从血管壁上掉落,就变成了栓子,然后随着血液四处流动,遇到比较狭窄的位置时就可能将其堵塞。  为什么有些老人的血管一直清清爽爽,反而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多处堵塞呢?笔者总结了堵塞血管的五大元凶:暴饮暴食、长期熬夜、情绪不好、烟不离手、缺乏运动。  暴饮暴食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不加节制地追求美味,对各种高脂、高糖的食物照单全收,不仅吃得多和杂,且吃的又不规律。过多的脂肪摄入,机体无法消解,人不仅容易变胖,也使得血管里的脂肪沉积越来越多,更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长期熬夜 现在生活压力大,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延后。但是从健康角度来讲,熬夜会使得机体释放出多种激素,刺激血管收缩,进而血液流动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有关因熬夜猝死的新闻也是屡见报端,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熬夜是有一定关联的。  情绪不好 性格开朗者的皮肤看上去很有光泽,而成天闷闷不乐的人,皮肤也往往更暗沉。其实情绪和精神状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外在,对心血管系统健康也是有影响的。研究发现,情绪与心脏有着密切联系,长时间抑郁和焦虑可以致使机体分泌一些对心脏有害的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毒性。而如果能够足够地乐观和开朗,心脏也将免受其害。  烟不离手 有关香烟与心血管健康的研究数不胜数,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吸入人体后交换至血液中,这些物质对于正常的脂肪代谢产生干扰,并且破坏了血管弹性。另外,吸烟可增高血压和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运动耐受力。研究发现,烟民患有急性心梗和脑中风的概率比非烟民要高得多,且更早发病。  缺乏运动 国内外无数临床研究都已证实,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运动锻炼可以反射性引起冠脉扩张,促进肌张力增加,降低血脂含量和减轻肥胖等,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患者在经过适度锻炼之后,也能够有效降压和改善糖脂代谢。  怎么能知道血管好不好  掌握一定医学常识的朋友会发现,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意味着没有健康问题。  临床上,不少患者也只在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才想起到医院来就诊。有许多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甚至毫无感觉,及时发现这些病状凸显了体检的重要作用。正所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这些年,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也呈蓬勃之势。研究发现,即使在青少年群体中,既已显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因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也成为遏制心血管病的首要防治原则。通过常规和有针对性的体检,能够帮助我们辨别心血管的危险因素,通过给予相应干预以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传统体检 年龄、性别、体重和吸烟等因素导致近些年心血管病发生趋于年轻化。不少三十几岁的青壮年就发生心梗和脑梗。因此我们要强调心脑血管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同样要注意。  女性更年期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少于男性。诸多研究推测,雌激素分泌的多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中青年人群发生心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病的等危症,即糖尿病患者虽暂时没有心血管病,但将来发生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与已诊断冠心病的人同样高。  血脂四项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和严重的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TG偏高,则说明患者肥胖、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形成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HDL-C俗称好胆固醇,是血管的清道夫。所以,前者越少越好,后者越多越好。  常规心电图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可辅助诊断各种心脏病变。该检查简便易行。许多人平时没有特殊的症状表现,但是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会发现QT间期延长、J波综合征、部分导联ST段抬高、异常Q波和左心室肥厚等。这些数据提示受检者,可能存在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异常,易发生猝死、心血管意外事件。心电图正常并不意味着心脏正常,比如冠心病患者在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也可完全正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有些患者的心血管病隐藏得很深,静息时与常人无异,常规的心电图检查可能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在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下,记录全天的各种电波数据,整体分析一天中心率的变化规律。该法能够检查出各类心律失常,以及患者各种状态下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时,患者要背上一个“小书包”,包里是检查用的仪器,相关电极片则要粘贴到胸前数个部位(记录数据越多越全面)。患者在受检的24小时内可以像往常一样自由活动,该做什么还做什么。  超声心动图 即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来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该法无辐射、无创伤,在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心脏无时无刻不在为全身供应着血液,如果各组织器官之间连接不顺畅、不严密,该关的没关或该开的没开等,就可能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常见的心脏收缩功能差,导致患者心脏没有力气收缩与舒张,或是幅度太小无法搏出足够的血液,但超声心动图便能够将这些问题看得真真切切。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用来辅助诊断冠心病。很多冠心病患者静息状态下跟正常人一样,既没有心肌缺血的症状,心电图检查也完全正常。因此为了找到症结所在,就必须给心脏增加负荷,以期诱发心肌缺血,进而做出全面诊断。  做法也比较简单,就是让患者在电动踏板上步行,踏板速度和板面倾斜度递增,直到可以准确预测患者的心率。  平板试验不仅能够估计冠心病患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评价患者治疗效果,还能较好地测定其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安排患者的劳动强度和活动范围。  血管堵了会要命 饮食和运动要坚持  关于健康和疾病,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解读。有些看上去一切正常,实则存在多种致病因素,需要及时用药;而有些无关痛痒,却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过于紧张。诚然,我国有成百上千万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较轻微的患者或者还算健康的人是不用吃药的。只是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外界杂乱的保健养生信息影响,不免对号入座。其实只要坚持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与常见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病说再见。下面,我就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为大家分享保护血管的经验。  注意饮食 把健康吃出来  饮食也是要讲究的,不是说吃的越少越好或越精越好,而在于吃对、吃的合适。控制饮食强调不饿就行,旨在保持理想的体重。有些人会说我可以美食跟减肥茶、减肥药一起吃,对此我非常不赞同。我向大家推荐一种“地中海饮食”:以橄榄油、坚果、红酒和鱼肉一类食物为主。欧洲当地的心血管专家花了5年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地中海沿岸的居民患心脏疾病风险要比其他人群低30%。最终“地中海饮食”浮出水面并随之风靡全球。其实,地中海饮食并不罕见和高贵,其搭配强调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和低热量,而这正是心内科大夫敦促大家,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合理膳食的最佳总结。  另外,有高血压倾向或血压波动的人在选择食物上要注意低钠、高钾。低钠高钾的食物是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同时适量限盐可以使大部分1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正常。这也就意味着要求大家口味清淡,提高含钾多的食物比例,新鲜的蔬菜瓜果等种类越丰富越好。  近些年备受青睐的叶酸。人体获得充足的叶酸可以降低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时它的抗氧化应激作用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有效的缓冲。我国因为烹调的习惯,植物中富含的叶酸在加热过程中损失大半,所以不少人特别是H型高血压患者,可考虑每天口服不超过0.8mg的叶酸制剂。当然,具体是否一定服用,还要到医院找大夫检测相关指标来确定。  规律运动 把健康跑出来  适当运动能够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血管衰老和降低血脂。不过运动是有讲究的,健康人跑跑步、打打球,只要别受伤还是很自由的。但是对上了年纪的人和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体育锻炼需要认真策划。不妨请医务人员做个简单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一些无症状,但不适合运动的隐匿性疾病或危险因素,据此制定出有效的运动处方。而在运动方式的选择上,缓慢均匀并带有节奏的活动是首选,例如太极拳、散步、快走等中、低强度的运动。  运动过程中,大家要学会自我监控运动强度——自测脉搏是自测的一个方式,即根据运动后所达到的最高心率(220-年龄)的百分率来确定活动的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具体计算方法为(220-年龄)×60%次/分。另外,运动强度也可根据自我感觉来监测,一般来说运动中微微出汗、说话稍喘即可,切忌太过疲惫。  血管不通 身体会“报警”  心血管病有时候确实不容易察觉,但是有些细枝末节如果能够尽早留意,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在发病初期就鉴别出来,避免怠诊和误诊。  胸痛 有不少中老年患者恰恰是肩痛(以左肩、左手臂酸痛最为常见),以为肩周炎发作,其实是冠心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切莫只是贴上风湿膏了事,而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急性胸痛常见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 由肺部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最常见,如上呼吸道疾病、气管阻塞、肺泡膨胀障碍等,而心源性也较为常见,好发于心力衰竭患者。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不同,心源性患者在平卧时病情加重,而坐位或立位时减轻,多见于有心脏疾病史及体征的老年人,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常有异常改变,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影扩大,肺门及其附近充血或兼有肺水肿的情况。  晕厥 晕厥都是由于心搏出量减少或脑血管暂时性闭塞引起,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时间短,很快就可以恢复。心源性晕厥与一般的头晕头痛不一样。虽然患者在任何体位都可能产生晕厥,但是若在活动时发生晕厥,则要高度怀疑。主要伴随症状是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可能还有短暂的心悸。用力是较常见的诱因,比如有些老年人用力解大便,出现类似的情况,都提示我们患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严重心肌缺血等。  水肿 心脏不好或肾不好,都容易引发水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比如下肢特别是脚踝部,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首先出现于骶部。  打鼾 肥胖的朋友容易打鼾,而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的患者也经常打鼾。研究发现,长期打鼾的人罹患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要比不打鼾和偶尔打鼾的人高出数倍,因此需要注意。现在我们也把打鼾看作是诊断心脏病的一个依据。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北环路69号

电话:0578-2299912

信箱:2427332664@qq.com

传真:0578-2299913

  • 微信服务号

  • 二医那些事儿

  • 支付宝服务窗

Copyright © 2011-2024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9871号-1 技术支持:华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