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保健

  • 2015-07

    18

    289077

    老年人冬季养生十大要诀

        冬季,万物潜伏闭藏,气候寒冷,阴盛阳衰。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虚弱,抗寒能力较差,更需注意保养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冬季养生应敛阴护阳,养精蓄锐,以备来年之用。那么,老年人冬季摄生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注意防寒保暖。老年人由于主要脏器逐步老化,适应性、抗寒及抗病能力都日趋衰弱,所以必须随时注意防寒保暖,要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裤,避免着凉,防止感冒。    二、要重视饮食调理。日常膳食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品,荤素搭配,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能力。    三、要讲究心理卫生。要经常保持淡泊宁静、乐观豁达的情绪,这也是预防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    四、要讲究作息时间。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冬季老年人要注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一般老年人应保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提倡“闻鸡起舞”。    五、要改善居室环境。在严寒季节,门、窗紧闭,致使室内空气干燥、污浊,因此,在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度的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    六、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冬季,老人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七、不宜洗浴过勤。在冬季,老人以5-6天洗浴一次最佳,且水不宜太热,洗后最好喝一杯热开水。    八、是避免外出时间过长。由于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而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很容易染上传染病。    九、是有病早治。老人在冬季如稍有不适:如食欲不佳、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突发晕眩、头部剧痛、视物不清和肢体麻木等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病情加重。    十、要有人照料:冬天是多种老年疾病的高发期,也是老年人的危险季节,作儿女的要创造条件,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在冬季单独生活,老年人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

  • 2015-06

    27

    289080

    有一种心理疾病叫“手机依赖症”

                   53%的国人在手机丢失、没电、欠话费或者连接不上网络时会感到焦虑;70%的手机用户患有“震动幻听综合征”,4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5年中曾出现过大拇指疼痛。此外,国人近视率增加35%,预计未来十年还会增加50%。         数据:人们越来越依赖智能手机         以上的数据来自于一家国际大型IT企业的调查报告,其中说明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人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不少市民甚至没事就看一眼手机,一天最多能看150次。有心理学家警告称,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迷恋”智能手机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如“手机依赖症”。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国内一份手机杂志上;该杂志的文章称自从手机的兴起以及迅猛发展,53%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丢失、没电、欠费停机的情况下倍感焦虑。 手机用户普遍对于手机有依赖情结         此外,“手机依赖症”的典型表现为不愿关机、总想看看有没有未接来电或者新信息、经常给电池充电以及带着手机去卫生间。直至今日,不少市民朋友手机不离手,吃饭睡觉都不愿手机离手;且习惯把手机放在枕头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         而深度“手机依赖症”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睡梦中发短信却不知的情况,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入睡后的两个小时内。除了产生令人尴尬的对话之外,还会打扰患者深度睡眠的进程,导致其在起床后常常感觉精疲力尽,影响大脑的功能。 摆脱手机依赖 才能预防和治疗抑郁症         “如果不及时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会很容易引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的并发症。”专家提醒,戒掉电子产品瘾,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轨道。专家建议,可以尝试以书本代替手机,而拍照时也可用书面相机。此外还可以运动、和家人面对面聊天等不需要手机的娱乐项目。而写日记也是“戒”掉手机瘾的一个方法。         医学上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以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由于药物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通常使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专家建议以心理治疗为主。特别是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引导患者,使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健康快乐。

  • 2015-06

    17

    289084

    天气炎热别让“心理中暑”*

        天气热,是不是情绪也特别容易“上火”?如果是,那你得小心了,这很可能是“心理中暑”。这段时间,市二院的心理咨询门诊日门诊量比6月份增加了一倍,每天前来咨询问医的心理患者中,有许多的患者都是“心理中暑”的症状。    “心理中暑”是学名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是指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受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困扰的市民并不在少数。昨天下午,在市区当业务员的陈先生就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了二院就诊。他跟医生说,夏季是公司的淡季,每天都要顶着大太阳去接洽业务,接不到业务气没处撒,回家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事后想想自己都觉得可怕。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松泉说,中暑的人中有许多与不良情绪有关,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夏季情感障碍”。“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承受着更多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压力,炎炎夏日很容易出现心理中暑,症状主要表现为失眠、莫名其妙烦躁、疲惫无力、胸闷、食欲减退。同时记忆力衰退,难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莫名出现头痛、胸闷、心跳加速、焦虑等症状。它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尤其是对于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常会使病情加重。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办法,预防心理中暑。”古话说“心静自然凉”,其实这就是心理防暑的重要法宝。人们可以通过合理作息、环境营造、心理暗示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降低暑热对人的影响。     据了解,驾驶员、白领、大学毕业生这类人群较为容易“心理中暑”。

  • 2014-08

    15

    289740

    如何应对灾难性新闻事件?

            天灾人祸是每个人最不愿意碰到的,可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次次地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的灾害却一次又一次地触动人们的神经。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马航MH370事件、杭州公交车燃烧案、云南鲁甸地震等等。无不牵动着舆论关注的焦点,无不在人群中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很多人表示看了此类灾难性报道的新闻之后会紧张不安,总担心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失眠、焦虑、食欲不振等等状况的发生。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松泉解释说,耳闻目睹了此类灾难的新闻,产生的负性情绪和生理反应,其实是一种自然过程。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对一些受过刺激有心理缺陷的人会对此类事件产生更大的反应。为此,徐医师说要用以下正确的态度应对此类事件:     第一是要正确地评估事件的发生,试想问一下自己这些事件是不是真的会在自己身上发生,如飞机失事、山洪暴发、泥石流、地震等等。当然,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灾害并不是很多,发生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增强自己内心的心理素质,不必杞人忧天,有过分的心理负担。     第二是对于负面的信息不要过度地阅读。关心国家大事是好事,但不要过度地盯住突发负性事件。因为反复的负性画面刺激,对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常常是触发心理问题的诱因;而过度的碎片化阅读的人往往存在更多的焦虑与不安全感。     第三是要经常地反思生命的价值,反思生命的真谛、了解生活的意义。通过多做善事、做义工、捐钱支持那些急需用钱的人等等。冷静地思考人生面临的这样那样的磨难。正确面对人世间发生的种种突发事件,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以平和。     同时,徐医师还呼吁媒体,特别是地方性的媒体要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在报道的尺寸和力度上要把握到位,在报道的内容上要认真审查。避免播出的新闻过于暴力、过于血腥、过于恐怖。不要一味地追求眼球效应,真正用心做好每一条新闻。

  • 2014-06

    27

    289769

    阴雨天气导致情绪感冒患者增多

                    连续的阴雨连绵,竟然让都市女性纷纷患上了“情绪感冒”。   雨天抑郁患者增多   且女性与男性的比例为4:1。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5-45岁。主要表现有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除了继往抑郁症的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外,新发的抑郁患者也不在少数。22岁的李小姐,在某公司上班,一直很好学,工作积极,但最近突然出现情绪低落,工作懒散,领导安排的工作都不能及时完成。问诊后李小姐自述自己没有心因疾病,只是最近天气变化,觉得做事情提不起精神,对一些事情没有兴趣,而且吃饭不香,无法入睡。医生诊断李小姐患上了季节性抑郁症,也就是“情绪感冒”。   松果体是“祸首”   医生分析说,引起的原因主要与最近阴雨天日照少密切相关。徐医生告诉小编,在我们两眼之间有个“第三只眼”,医学上称为松果体,这个松果体能够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约。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人体内褪黑激素多时,会抑制分管人体细胞活性和兴奋的激素,导致人体心情压抑。反之,人就会相对兴奋。女性本身的情感比男性更丰富,更感性,所以对季节变化更为敏感。   建议阴雨天也要运动   医生建议身居写字楼的白领女性,即便是阴雨时期也要进行适当运动,可以慢跑半小时,或者每天进行三次球类运动。可以听欢快的音乐,看喜剧片来调节情绪。养宠物、养花都是调养情致的好方法。

  • 2014-06

    20

    289458

    看世界杯最忌连续熬夜和酗酒

            世界杯已经开战一周了。小编提醒广大球迷,要安排好作息时间,调整好饮食和心理,绝对不要酗酒。   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大都在后半夜开战,估计大部分球迷都要打乱生物钟,半夜爬起来看比赛。特别是在酒吧看球赛的朋友,基本处于熬夜的状态。   问:连续熬夜,过度疲劳一般会诱发哪几类疾病?   答: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低下和过度疲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轻则头晕、感冒,重则内分泌失调,甚至诱发心肺功能的疾病。   免疫力一旦下降最容易得感冒,严重者会有发烧、失声等症状,甚至引起支气管炎。所以,即使是年轻的小伙子,也不能掉以轻心。   还有就是会内分泌失调。往届球赛中不少女性球迷,容易上火、食欲不振,内分泌失调。这些病情一般可以通过两三天的休息自动恢复,女球迷无须太过担心,但是一定要高度重视。切记在发现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依旧没日没夜地看球赛。     问:40岁以上的球迷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   答: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更应该注意准时休息。连续熬夜的情况绝对要不得。因为中老年人群往往慢性病比较多,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半身不遂等。一般来说,看球时间不宜过长,以不影响体力为准。除注意饮食外,还要备些应急药物,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片等,一旦感到不适,马上舌下含服;若不能缓解,就要送医院治疗。   问:看球期间最重要的是注意什么?   答:要严格把好作息和饮食关。在历时一个月的大赛中,球迷要根据赛程,科学安排作息时间,调整生活节奏,以免影响了工作,又搞坏了身体,甚至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从事高空作业的建筑工人,开车的司机,特殊行业从业者等,更要注意不能连续看球,以免注意力分散,酿成重大事故。   另外,还要注意饮食:看球前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刺激类食物,不要喝烈性酒。饮食太多,易引起消化道不适,甚至引发溃疡。刺激性食物,加上看球带来的情绪,可引起长期兴奋,导致生物钟紊乱,所以尽量不要喝浓茶、饮咖啡。过度饮酒则易导致胃黏膜急性出血,对肝脏和心脏的损害也很大。若有胆道疾病或胰腺炎,则会诱发急性胰腺炎发作。  

  • 2014-06

    16

    289851

    熬夜观看世界杯当心健康“亮红牌” 要注意补充睡眠

                    2014年巴西世界杯正激战正酣,中国球迷又将开启熬夜看球赛的生活。小编在这里温馨提示:长期熬夜观看激情赛事,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视,球迷们要注意补充睡眠,合理饮食,平和心态,以免健康“亮红牌”。   “长期熬夜打乱了人体生物钟,睡眠严重不足,抵抗力自然减弱,白天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年迈、体弱者及慢性病患者,连续熬夜看球还可诱发和加重病情。”专家建议: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白天工作较为繁忙的球迷们,要避免连续熬夜观赛。夜间观赛耽搁了睡眠,在球赛中场休息时、白天午休时等要见缝插针地补觉。   烧烤、卤味、泡面、冰啤……这些被球迷们视为熬夜必备食粮,其实不宜作为凌晨观赛消夜。专家建议,球迷们最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比如小米粥、莲子羹、芝麻糊等。

  • 2014-06

    06

    289722

    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长时间反复地使用网络造成的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会出现一些戒断的症状,那么临床上把符合下面五条里面的任何一条的情况,诊断为网络成瘾:第一,为了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或者投入的程度;第二,使用网络的开始、持续和结束时间个人难以控制;第三,为了上网不计后果,而且上网者自己也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第四,由于使用网络,减少了或者放弃了个人的一些兴趣爱好、社交;第五,把网络作为一种解决或者逃避问题的办法。

  • 2014-05

    14

    289872

    积极应对各种压力,预防自杀

    自杀的主要原因包括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症),社会因素(失望和失落感),人格异常(冲动性与攻击性)和躯体疾病。而某一重要关系的破裂往往是引发自杀的导火线。 有效预防自杀,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宣泄途径,积极应对负性情绪。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方面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失恋等)使人容易深陷不良情绪难以摆脱,应积极选择合适的途径宣泄不良情绪。一是自我生活调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改变自身形象;适时回忆美好事物和成功时刻。二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幽默搞笑的电视剧;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如运动、旅游、听音乐等。三是直接宣泄:与好友倾诉和交流;必要时运用大喊、击打沙包等进行宣泄;或通过写日记、随笔、博客等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其次是积极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若自身使用各种方式仍然无法摆脱负性事件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应及时寻找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若被诊断为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和严重的躯体疾病(如癌症等),应正确面对,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治疗活动。

  • 2014-05

    05

    289821

    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指不规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超时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疗程不足等。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滥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耳聋(特别是儿童)和人体内菌群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生命。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 2014-05

    05

    289377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 在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要乱求医,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更不能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

  • 2014-04

    29

    289636

    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 2014-04

    24

    289108

    成人应使用水平颤动法刷牙

    推荐成人使用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要点是首先将牙刷放到位(每一次能够刷2 ~ 3 颗牙齿),牙刷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与牙面呈45 度角,轻轻加压后在原地水平颤动刷牙8 ~ 10 次(每次水平移动不超过1 颗牙),然后再顺着牙面(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刷几次。一组牙齿刷完后,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的2 ~ 3 颗牙齿。牙齿的咀嚼面用拉锯式的方法刷。刷牙时要保证每颗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位。 刷牙时,不要采用水平拉锯式的“横刷法”。这种方法难以刷到牙齿邻面的软垢和菌斑,还会损伤牙龈,容易造成牙颈部的楔状缺损。

  • 2014-04

    09

    289090

    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一天仅刷一次,应选择睡前。用正确方法刷牙,不共用牙刷。牙刷要保持清洁,最好每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 吃东西后要漱口,以便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 2014-04

    08

    289089

    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每个人都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制备食物前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先洗手。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皮脂、皮屑等新陈代谢产物以及灰尘、细菌;同时还能起到维护皮肤调节体温等功能,防止皮肤发炎、长癣。 洗头、洗澡和擦手的毛巾,必须干净,并且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也不要与他人共用浴巾洗澡,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

  • 2014-03

    27

    289093

    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指在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质量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任何食品都有储藏期限,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不当就会受污染或者变质。受污染或者变质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变质;用冰箱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品要加盖储存。 不要吃过期食物。不要吃标识上没有确切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 2014-03

    19

    289094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例如用切过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盛过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 2014-03

    12

    289078

    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饭菜要烧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饭菜,应重新彻底加热再吃。碗筷等餐具应定期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虫卵、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吃前,应浸泡10 分钟,再用干净的水彻底洗净。

  • 2014-03

    04

    289094

    膳食要清淡少盐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问题。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 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 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 2014-03

    03

    289092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类禽类(白肉)以及畜肉(红肉)、蛋类等食物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其中,鱼类等水产品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烟酸、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及硒、锌等矿物质,鱼油和鱼肝油等是维生素A、维生素D 的重要来源。禽畜肉类的脂肪酸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主要为A 族和B 族,存在于内脏中,且肝脏中铁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丰富。蛋类营养价值优于其它动物性蛋白,蛋黄中维生素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同时是卵磷脂的良好来源,具有降低血胆固醇的效果,不过考虑其同时含有的高胆固醇,建议正常成年人每日进食一个(鸡)蛋。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所以日常饮食中,应以进食白肉为主;红肉中,瘦肉的比例应提升。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北环路69号

电话:0578-2299912

信箱:2427332664@qq.com

传真:0578-2299913

  • 微信服务号

  • 二医那些事儿

  • 支付宝服务窗

Copyright © 2011-2024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9871号-1 技术支持:华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