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
2016-06
17
2369380《健康报》记者到我院采访
近日,《健康报》主任记者李水根一行两人到我院采访。 李记者就我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精神,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开设遂昌分院等创新工作对吴绍长院长进行专访。 吴院长在采访中介绍,我院是丽水市唯一一所集精神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医院开设县级分院,旨在让基层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作为第一家到县域开设分院的公立专科医院,我们不仅是服务好一方百姓,更将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为缓解“医疗资源不均”等难题做好“探路先锋”。 在办公室叶菊芬主任陪同下,《健康报》记者组驱车前往我院遂昌院区进行现场采访,实地参观遂昌院区的基础建设、病房环境、人员配备等,并对遂昌院区负责人赖根祥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分院开设后的运转情况。 采访过程中,记者组还对医院开展“3851”优质护理服务及近期开展的“最美患者”评选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为“最美患者”评选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出诸多宝贵建议。 《健康报》创刊于1931年,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卫生行业报,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份卫生专业报刊,报刊以各级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人民大众为服务对象,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链接: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遂昌分院核定床位50张,开放床位100张,设置心理科男病区、心理科女病区及VIP病房;门诊开设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验、预防保健、医技科室等。 2016年3月26日,经两个月的试营业,遂昌分院正式开业。目前,遂昌分院运营良好,截止2016年6月初,遂昌分院已收治门诊、住院病人共计1700余人次。
-
2016-06
16
2369890最美患者家属|唯有爱不被辜负(五病区/心身病区)
唯有爱不被辜负 推荐理由 它能跨越高山,涉过深海来到你身旁,它看似无形,却又以万种形态充溢着你我生活,它就是爱。是生活中不可缺的养分,待家人,我们有亲情之爱;待朋友,我们有友情之爱……但在我们的病房中,这些爱都将不断上演,但更让人感动的是医患双方彼此给予的理解之爱,他们跨越血缘和友情,在共同对抗病魔时产生的爱,更让人为之感动。爱无不能,我们离不开爱,也唯有爱不被辜负。 每天,我们从一个微笑,一声问候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天,一月,一年,日子慢慢走过。在这里,有技术高超的医生,有善良能干的护士……今天,他们都不是主角,因为在病房里还有着另外一种角色,就是患者和家属。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爱,同时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启迪。 说起老何病房里许多患者和家属都知晓,因为他身份特殊,不仅是患者也是患者家属,我们亲切地称他为何叔叔。三年前,何叔叔的妻子因为血管性痴呆住进了我们科室,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从那天起他开始全程陪护,在我们这里“住下”了。因为长期陪护的劳累和压力,他患上了失眠症,从一名家属变成了患者,住进了我们科室进行治疗。 两人既是夫妻又是病友,每天,病房的走廊里总能看到这样的两个身影,一前一后地走着,前面的是何叔叔的妻子,后面是何叔叔。 “左转、右拐,往前……”何叔叔总是跟在身后轻生提醒患病的妻子找到自己的房间。因为疾病影响,原本性格温顺的老伴脾气暴躁不少,经常动不动就和老何发脾气,也不见老何生气,他只是笑笑,说:“她好脾气让我半辈子了,现在轮到我让着她了。” 每次输液,何叔叔总站在一旁说:“我和老太婆的静脉都不好,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弯着腰找血管也很辛苦的,不急,你们慢慢来。”简单的话语却直达我们心底。一句慢慢来,更是温暖我们的心,让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这一句“慢慢来”诠释了患者和家属对我们最大的理解。 何叔叔一直都是热心人,哪怕在医院,他亦不忘帮助他人。病房里的陈奶奶不舒服,是他最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护士,又是他忙前忙后帮着给陈奶奶买稀饭,倒开水。病房的门坏了,何叔叔自己当修理工修回去;走廊的灯坏了,又是他及时来告诉护士。 时间久了,他好比是我们科室的一员,一起感受着工作的苦与乐,一起分享着生活的酸与甜。冬天,天气转凉了,何叔叔会给我们医生护士送来热腾腾的姜茶;夏天,他又会不辞辛苦背着西瓜给我们解暑。每次家里送来好吃的,他总会给我们送来一份,说要一同分享。每次,我们婉言谢绝,总是被他驳回。他说:“你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的给我们换床单、打针、发药,你们辛苦呢。”一次,一夜班护士一早忙着给病人量血压、抽血,做晨间护理连早饭也顾不上吃,恰巧被何叔叔看到了,他二话不说,从买来稀饭和面包送到护士站并一再叮嘱护士要记得吃掉。值班护士被他的这一举动感动得直抹眼泪。 其实,幸福很简单,生病的时候有个爱你的人陪在身边,为你的生命注入乐观和平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辜负这份爱,用我们自身技术去救治受疾病困扰的人,不辜负患者和家属给予的信任和生命之托,这就是身为医者的幸福,我们用爱付出着,也被爱感动着,因为我们知道唯有爱不被辜负。 邓丽云(五病区)
-
2016-06
15
2369447我院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6月14日,我院在六楼会议室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课,邀请原市委党校柯鉴清教授前来授课——《学条例 学准则 全面从严治党》。梁涌副书记主持,全体党员参加。 讲座中,柯鉴清教授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党章条例,学习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他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结合正反案例,旁征博引,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同时,强调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树立了一条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道德高线;修订后的《纪律处分条例》彰显了一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突出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党纪“从严”。 此次专题党课传递了一个要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办事,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心上的确切信息;体现了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相结合;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了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2016-06
15
2369466我院召开2016年科技工作大会
6月14日下午,我院召开2016年度科技工作大会。院领导班子、全体中层、科研项目立项负责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及在院研究生等参加会议。 会上,院长吴绍长充分肯定医院科研团队在论文发表、科研立项、课题申报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通报医院科研发展规划,医院即将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学科合作关系,正真实现“科教兴院”及“业务、科研两手抓”战略,将为医院科研工作打开全新局面。 此外,吴院长对医院科研队伍建设提出三点意见:一是科技创新,增强医院竞争实力;二是重视人才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团队;三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分管副院长赵龙友宣读了《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课题库实施方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管理办法》等。科教科负责人作2015年度科教工作总结。 最后,大会对2015年度取得科研立项项目,开展国家级、市级继教项目,一级刊物论文发表及专利发明等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
2016-06
14
2369546《健康报》主任记者李水根来我院授课指导
6月13日,《健康报》浙江记者站主任记者李水根应邀来我院作《卫生新闻撰写及采编》专题讲座。院长吴绍长,副院长梁涌、赵龙友,相关科室负责人及科室信息员聆听授课。
-
2016-06
08
2369187寻找最美家属|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 推荐理由: 1950-2016,他们一起走过半个多世纪,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他们相互扶持,风雨同舟。67年来,他们认定彼此为一生的伴侣,哪怕在病中仍不忘初心,用陪伴来告白这份爱。在岁月的催化下,这份爱更深沉、厚重,犹如陈年佳酿,愈久弥香。" 饶老是我们医院的一位"常客",家就住在医院附近的白云小区。30年前,他的老伴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多年来,多次因病情加重在我院住院治疗。因此,与我们医院很多医务人员都很熟悉,每次碰面,他总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宛如家人。 饶老已是耄耋之年,可每次老伴住院,总是饶老亲自照顾。每天天还蒙蒙亮,饶老就起床去市场买菜了,烧好后再从家送到医院,伺候老伴漱洗、吃饭,等待医生查房、开药等等。白天,他除了回家准备饭菜,就留在病房里陪老伴聊天,鼓励老伴战胜疾病。 医护人员为老伴做治疗护理时,饶老就陪伴一旁,细心记下医务人员交待的注意事项。有次他听说按摩对老伴的病情有帮助,就央求护士教他按摩技术,学会后,他每天坚持给老伴按摩。到了晚上,尽管家离医院不过五分钟路程,他也不愿回去,就睡在狭小的陪伴床上,夜里不时起来查看老伴是否盖好被子;如果遇到晚上有输液,饶老更是不眠不休的陪同,医护人员对他说:您休息会儿,我们会定时过来看的。可饶老总说:你们上班很辛苦,夜里也冷,我看着,有事我再打电铃叫你们。老伴在饶老的照顾下,病情稳定,心情亦开阔不少。 闲暇时老人会给医护人员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1950年,饶老与漂亮又贤惠的妻子结为伉俪,从此开始了他们六十几年相依相伴的爱情之旅。在那个缺油少盐的年代,随着五个儿女的相继出生,日子越发艰难,但饶老和老伴两人却克服重重困难,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 30年前,孩子长大成家,忙碌了大半辈子的饶老和老伴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闲,打算安享晚年。可谁知,老伴在此时却查出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为了照顾老伴,饶老包揽了家中所有大小事务,并全心全意照顾病中的老伴,这一坚持就是30余年。 时间久了,我们都劝饶老让孩子来照顾照顾,别总是一个人照顾,太累了。饶老却说:两人年轻时这么苦都过来了,现在她老了,病了,孩子工作也挺忙的,我们说好的,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不给孩子们添麻烦,现在我身体还好,我能照顾好她,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做好老伴的总务后勤,老伴的任务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 因为熟悉,所以了解,因为了解,所以更真诚。三十多年来,饶老与医院结下这份特殊的缘分,两老俨然已将我们当成家人,将医院当成了另一个家。不时关注医院的发展建设,给医院工作提出诸多良好建议。 他总说:人生老来有三福,有健康相伴,有老伴相依,有儿女孝顺,我样样都有了,所以我要开心幸福的活下去,继续陪着老伴享受这美好的晚年生活。 ——对于饶老,我们总有着说不出的感动,他的乐观,他的开朗,他的幽默,无不让我们感受着老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让我们体会唯有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推选科室:门诊 作者:童丽
-
2016-06
06
2369357丽水市科技局副局长程浙军一行来院调研指导
6月6日,丽水市科技局程浙军副局长携汤华伟处长等到我院调研指导科研工作。院长吴绍长,副院长赵龙友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主任及护士长参加调研座谈会。
-
2016-06
06
2369368我院举办市级继教项目《睡眠障碍诊治新进展》学习班
6月4日,我院举办市级继教项目《睡眠障碍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由心身科主任朱桂东主持,来自全市各县近1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 学习班邀请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教授,市中心医院精神卫生科蓝利明主任,我院夏朝云主任医师等作精彩讲座。 此次学习班不仅提高医务人员对睡眠障碍的认识,更规范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减少漏诊、误诊现象发生。
-
2016-06
02
2369994寻找最美家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理由 我们都习惯将老一辈的婚姻当成故事,特别是相濡以沫,恩爱到白头的夫妻。我们会将他们的点滴和生活细节当成经典,常不由的发出感叹。而身为主人公的他们,往往略过感叹和羡慕——他和她眼中,只有彼此,哪怕他已不再是英俊小伙,她亦没有年轻时的秀丽姿容,但他们,依旧牵手,一起慢慢变老…… 她和他结婚四十多年,相濡以沫,恩爱有加。早年间几个孩子相继出国,只留下老俩口在国内生活。贤惠的她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哪怕生病,也不忘给他做好饭菜,时间就在那一茶一饭的平淡中溜走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炒的菜不是忘了放盐就是重复放盐,有时候她交代他买东西,等买回来,她又问,谁让他买的?他总想着也许是她老了,有时犯糊涂,也就没去多想什么。 直到2010年的一天,他外出访友归家门,她居然不认识他,问他找谁?他这才慌了神,赶紧带着她北京、上海等多地就医,诊断为:早老性痴呆。他想起她多年来一直辛劳,操持家务,养育孩子,还没好好享过福,却又生病了。他一心求治,可医生告诉他,这个病只能延缓疾病进展,不能根治,还是回家好好照顾。 他只能带她回家。他和她彻底调换了身份,以前是她每天煮饭,收拾家务,现在是他煮饭,收拾家务,还需形影不离的照看,虽然辛苦,但他没有丝毫怨言,一心只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 2012年,她病情加重,不能进食,随处便溺,有人甚至断言,她只能再活半年了。这让他伤心不已,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 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议下,他带着她来到了我们医院老年痴呆病房就诊…… “刚到这里时,以为像他们所预言的,过半年她的生命就将走到尽头。但是现在四年过来了,这和你们正确的治疗方案和精心的护理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你们。”他由衷地感激这里的医生、护士。 而年届七十五岁高龄的他,即便子女孝顺专门请了保姆照顾她,可他仍放心不下。每个星期,他总要早早起床,从青田赶到医院来陪她说说话,即便此时的她已说不出话。他仍像年轻时一样,握着她的手,用方言讲着他们的过往,每到此时,她就静静躺着,双眼凝视向他,这一刻,她似乎是在病中醒来,这也不是病房,只是一对恩爱老人的闲话家常。 他还清楚记得四十多年前那天,他和她的婚礼,没有喜宴和家具,只有一床简简单单的素面棉被、一对鸳鸯枕头和她羞红的脸。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他的一句:我会好好照顾你。四十多年后,她忘记他是谁,忘记了孩子,甚至忘记了自己,但她却还记得他温暖的手,每每相握,久久不散…… 下面是患者家属对病区工作人员吐露的心声:
-
2016-05
31
2369416市卫计委检查组到我院开展涉恐危险源防范管理工作专项检查
5月31日,市卫计委专项检查组在副组长林海东处长的带领下,到我院开展涉恐危险源防范管理工作专项检查。院长吴绍长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全程陪同。 检查组对我院药库、生物实验室、化验室、美沙酮门诊和专科病区及门诊等重点部位和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相关重要物资存放、台账资料等进行检查指导。
-
2016-05
27
2369590寻找最美家属|有一种爱叫“坚守”:四病区最美家属--叶观美
有一种爱叫“坚守”“ 推荐理由: 她是最“美”的妻,对久病不愈的丈夫,九年来,她细心照顾、不离不弃,用爱坚守,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传统美德——贤惠、坚强、温柔。我们从未听过她对丈夫说过一声:我爱你!却在那日常的一汤一饭,一颦一笑间感受到她对丈夫浓浓的爱意…… 凌晨两点,一切都入睡了。她却在睡梦中醒来,悄悄从陪客床上爬起,生怕惊醒睡梦中的丈夫和同室的病友。她熟练地将双手插进丈夫的背,托起、挪动、翻转,一系列动作干脆利落,并未惊醒酣睡的丈夫。再次躺下,却无法很快入睡,想起家中的三个孩子,她摸出手机,翻起了孩子们的照片…… 她叫叶观美,是一位坚强、贤惠的女性。早年与丈夫在意大利打工,工作虽辛苦,但夫妻和睦,又有三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幸福相守,其乐融融。可“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的一天,她丈夫突然出现精神异常,脾气暴躁,不吃不喝也不说话,急坏了一家人,赶忙送他到意大利的医院,被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带着丈夫回国看病。先后在上海、丽水多家医院就诊,几番住院治疗,丈夫的病情终于好转,此时,她已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丈夫十分内疚自责,她安慰丈夫说:钱没了不要紧,我们可以再赚,重要的是你好好的,我们一家人才能好好的。 正当一家人重新投入幸福生活,噩运却再次降临。2014年,丈夫再次复发,此番发病来势汹汹,很快,丈夫就不认识身边的人,胡言乱语也更加严重,同时还出现双下肢乏力,不能独立行走,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她先后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带着丈夫在温州、丽水等地治疗,可是丈夫的病情却不见好转。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和丈夫转到我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丈夫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天她早早起床,为丈夫洗脸、擦身、穿衣,然后给丈夫喂饭、喂水。为了让丈夫早点恢复健康,她每天扶着丈夫在病房的走廊上走路,用她那弱小的身体支撑着丈夫;为保证丈夫营养摄入,她每天自己安排食谱,趁着丈夫睡觉的时间,赶到医院附近的出租房里,为丈夫精心准备。 她非常尊重医务人员。每次查房,她总是立刻起身相迎,热情地打招呼。对于治疗,更是积极的配合,她会详细记录丈夫的情况,并将丈夫的情况如实反映给医生和护士。 无数次的抬腿,奋力一蹬......爱,让她变得强大 她每天扶着丈夫在病房的走廊上走路用她那弱小的身体支撑着丈夫 两年期间,她丈夫多次住院,她始终克服着各种困难,默默地撑起一个家,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她始终带着微笑,温暖着病中的丈夫。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她的细心照顾,如今,她的丈夫已经能自己进食,尽管动作还很生疏,可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今天天气好,等会我带你去公园,公园里的花儿肯定开好了”。 ——是的,花儿都开好了,我们相信: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
-
2016-05
27
2369798我院院报《专家论坛》栏目荣获丽水市第四届内部报刊优秀栏目
5月26日,丽水市内部报刊学会年会在丽水召开,会上表彰2014-2015年度新闻奖三优,我院院报《专家论坛》栏目荣获丽水市第四届内部报刊优秀栏目。 我院院报《专家论坛》栏目自开设以来,每期特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专家撰稿,交流探讨老年相关疾病、睡眠障碍、药物依赖、心理卫生等社会广泛关注的健康话题,旨在普及健康保健、精神卫生、老年卫生等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科学的身心健康意识和调养理念,内容通俗易懂,丰富实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2016-05
27
2369543我院优秀报刊文章获“坚定信念、与党同心”主题教育征文比赛三等奖
5月26日,丽水内部报刊学会发文表彰“坚定信念、与党同心”主题教育征文比赛获奖作品。我院院办干事王婷撰写《求真务实笃行不倦》一文获大赛三等奖。据悉,此次征文比赛旨在推进院报采编工作者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升采编工作者“看家本领”。活动共收到征文作品47篇,经专家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6篇。
-
2016-05
24
2370018我院青年医师在“中国秒声音”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月22日,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的“中国秒声音”初选演讲比赛在温州市奥林匹克酒店举办,来自温州、丽水、衢州等4座城市7家医院的青年医师参与此次比赛。 我院徐伟杰、宋籽良、孙权等三名青年医师赛前积极备战,赛中顶住压力,发挥个人优势,均成功晋级,并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肯定。 他们即将迎接第二阶段的城市辩论赛,期待他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
2016-05
23
2369614科研教学|我院举办市级继教项目《老年压疮护理新进展》学习班
5月22日,我院主办的市继教项目《老年压疮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在六楼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由副院长梅映台主持,来自全市12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学习班。本次学习班群英荟萃,杭州市邵逸夫医院胡宏鸯、丽水市中心医院郑荣宗等全省知名专家亲临为学员精彩授课,深受学员的一致欢迎。
-
2016-05
23
2369824天使风采|老年神经内科(八病区)
老年神经内科(八病区)创建于2001年,曾获省“青年文明号”和“巾帼文明岗”称号,拥有床位70张,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各型脑炎、脑变异性疾病、帕金森病、脑肿瘤、脑外伤后遗症、老年谵妄及老年慢性创口等疾病的诊治和心理辅导。 联系电话:0578-2251073
-
2016-05
20
2369125医患之音|“谢谢你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患者送牌匾 感谢好医生
昨天,五病区发生了感人又温情的一幕。一名即将出院的患者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五病区医生办公室,给病区主任朱桂东送来书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感谢牌匾,并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原来,该患者多年前因腰腿疼痛,到处寻医问药,但均疗效不佳。一年前因病情恶化,加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情绪持续低落,产生轻生念头,家人先后陪同前往县市多家医院咨询就诊,但仍毫无起色,患者于一个半月前自杀未遂后,被家人送来我院就诊。 朱桂东主任作为主管医师细致、耐心地询问患者病后的各种情况,并根据病人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心理和康复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和康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极大地恢复,即将痊愈出院。家人看到后,由衷感谢朱桂东主任的精心诊治及全体医务人员优质的服务。为此特意制作感谢牌匾送到病区。 近来,我院时常涌现患者感谢医生送锦旗、送表扬信的事例,但正如朱桂东主任说:“患者的康复出院,就已经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回报。患者的需要就是工作的价值所在。”
-
2016-05
19
2369876寻找最美患者|八病区最美患者——占玉珠
推荐理由: 她年至耄耋却亲自梳洗着装,衣着得体;她身有病痛不利于行,却坚持康复,毫不气馁。她爱美,追求美,感受美;她的毅力,她的坚持,她对生活的感恩,让我们看到了她“最美”同时,更被她的“最美”深深感动…… 她叫占玉珠,是八病区的一名普通患者,今年八十九岁,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左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入院治疗近两年。 占奶奶爱美,每天早起后,总是要自己梳洗打扮,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上,医务人员都爱称她为:最讲究的老太太。确实,作为一个高龄且合并高血压病、心脏疾病的老人,一般都需要别人帮忙打理生活,但占奶奶不仅自己打理生活,还将自己收拾得端庄、大方,着实不容易。每次护士去扫床,占奶奶早早就已经收拾好自己的床铺。 占奶奶总说: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干也是一种锻炼。除了整理自己的床铺、衣柜,她还会帮忙病房阿姨看护其他病人,帮助医务人员安慰、劝导其他“不听话”的患者。不管对谁,她都是慈祥又亲切,见面就打招呼,凡事都亲力亲为,万不得已麻烦他人,都客气地握手感谢。 占奶奶的毅力和坚持更是让我们敬佩。住院两年来,每一天的清晨,她都自己独自一人借助着扶步器在八病区的走廊上锻炼。最初,医务人员看到了总是会上前帮助。可占奶奶总是婉言拒绝:“没关系,我自己能走!”就这样,占奶奶借助着扶步器,一步一步,日复一日,从走廊这头走到那头,不论严寒酷暑,从蹒跚到渐渐缓慢平稳,她的微微佝偻的的背影,在阳光的折射下显现着刚毅与坚强。 都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也许正是因为占奶奶的优良品性,也造就了她一家的幸福和乐。占奶奶家庭幸福,儿女都十分孝顺,在院期间,占奶奶的儿子每天早上,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来到医院看望占奶奶,有时陪她一起吃一顿简单而温馨的早饭,有时母子两一起聊聊天,有时是母亲在前行走,儿子在身后默默相伴……简单的相聚后,儿子又赶着去上班,儿子说,每天早上上班之前来医院看看母亲,陪她说说话已成为一种习惯,哪天没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一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说这话的时候,脸上还有孩童般的稚气,望向母亲的眼神,充满关爱。每一次看到他们母子同框的温馨画面,工作人员心中总是涌现出满满的感动。 平凡的生活中,不缺乏平凡,更不缺乏美。我们行走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里,恰恰缺少了一份占奶奶对生活的感悟,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刚毅,以及母慈子孝这种平凡感动。
-
2016-05
18
2369669我院举办2016年度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职工消防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5月12日,我院在六楼多功能厅举办2016年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培训邀请丽水市莲都区消防大队徐斯思教官授课,院办主任叶菊芬主持讲座,全院包括新职工在内的近200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后,院保卫科对参训职工开展消防灭火演练。
-
2016-05
13
2369898护士节到了,我想对“她”说
导语:一提起护士,人们常常把她们和“青春”、“亮丽”“温柔”等美好的字眼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光鲜亮丽职业的背后,护士也承受着工作压力。不知疲倦地忙碌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她们需要良好心理素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从容着处理着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让患者都能健健康康出院成为每一个护士的心愿。 今年是105个国际5.12护士节,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科普助力。丽水市二院团委联合护理部发起了“护士节到了,你想对她说”调查采访活动,从医生、患者、家属、市民等群体,了解他们在节日到来时想对护士说的一句话,从侧面反映护士群体的“真、善、美”。 采访一:患者家属吴先生 吴先生的父亲吴怀银老人今年98岁高龄,是医院远近闻名的老寿星。早年曾参加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他在院住院7年。 吴先生和记者说,以前吴老刚住院的时候非常怕打针,因为吴老的血管比较难找。来到二院住院后,参与日常护理工作的责任护士总是非常耐心,技术也非常扎实,每每总能顺利地给吴老进行静脉注射。 而当有时找不到血管的位置,病房的护士会聚在一起,讨论对策和注射位置,然后顺利地将治疗进行下去。这让他们全家非常感动。所以护士节到了,他想对护士们说:“感谢你们的爱心付出。” 采访二:患者吴奶奶 住在老年科的吴奶奶今年80岁,退休之前教书育人。3年前因心脏病和情绪障碍住院。吴奶奶和记者说,病房的护士苏飞、小刘等总是对她很客气,每次看到都要问候。她说护士们为他们的健康日夜守候,辛勤付出,她很是感动。 她说记得有一次,她吃坏东西,拉肚子。护士们执行医生医嘱给她配药后,总是非常关心,隔三差五地问她感觉怎么样,身体舒不舒服,人难不难受。她迅速从心底涌上一股暖意,人也感觉好多了。所以护士节到了,她想对护士们说:“护士日夜为病人服务,真辛苦,谢谢了。” 采访三:医院职工陈伟杰 陈伟杰是医院设备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的妻子正是医院专科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他向记者透露,平常由于妻子常常上夜班,作息时间和他不一致,家庭的重担、孩子的抚养总是他分担的多一点。这时,互相的理解显得相当重要。 他对记者说等双方都有了时间,一定带全家人去横店影视城旅游一趟,弥补当初因双方工作繁忙蜜月旅行未成行的缺憾。 他说希望节日当天给妻子买一束鲜花,给她一个惊喜,或者一个深情的拥抱。所以,护士节到了,他想对他妻子说:“老婆大人,辛苦了。” 采访对象四:医院职工黄晓城 黄晓城是医院老年科的一名ICU医生,而他的妻子恰恰也是一名护士,在市区另外一所医院的骨科上班。他笑称他们即使下班回到家也不一定看到对方身影,子女也是由于双方工作繁忙拜托家里老人照顾。 他说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双方空一点的时候,带一家人去温州、舟山等海边过一个充实的周末。他说他想在护士节来的时候给妻子准备一张祝福卡片。他认为幸福来自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他想对他妻子说:“娶护士最幸福,亦护亦伴。” 采访对象五:患者蔡爷爷 蔡爷爷是丽水诗词协会会员,写得一手好诗。处州晚报等媒体报纸上常常刊发他的作品。他因病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生活难以照料。 经过医院老年科护士团队3个月的精心照料,他现在已经能依靠助行器走路,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 护士节到来这天,他特地为医院全体护士写了一首赞美诗赞美护士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采访对象六:医院老年科主任江瑞来 江瑞来是医院老年痴呆科病区的病区主任。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笑称自己和护士接触的时间比妻子还要长。他说他们医生和护士团队的关系非常融洽。因为一起工作的时间很长,所以互相配合出一种工作中默契,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往往就会心领神会。 前不久,病房一病人突发状况处于危重状态,脉搏和心跳一度停止。病房医生和护士在得知通知后最快时间全员到齐,实施抢救。经过整个团队30分钟不间断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终于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江主任说他们可能是因为经常需要对危重患者实施抢救,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默契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他形容他们和护士的关系不仅仅是同事,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朋友。所以护士节到了,他想对护士们说:“你们的心声,我们懂,你们辛苦了!” 采访对象七:医院门诊导医潘建宏 小潘是去年刚刚入职的护士,现在在门诊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导医的工作,年轻靓丽的她对护士有着自己的理解:护士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护理岗位,为患者、为医院、为社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她说虽然现在的导医工作日常很琐碎,需要耐心细致对待每一位咨询的患者。生活中,她乐观、积极、向上。她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业务能力能得到提升,去迎接工作中更大挑战。所以护士节到了,她也有着自己对护士姐妹的节日祝福。 采访对象八:医院专科女病区护士长梁丽萍 她是医院专科女病区的护士长,要管理病房整个护理团队,应对各种日常琐碎。她说护士虽然辛苦,平日里被学习、培训、考试、论文忙得焦头烂额。但她依然热爱她的职业、她的岗位。她说整个团队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病房才运行得下去,医院才能正常运转。 今年,她们护士团队创先争优,成功荣获省级巾帼文明岗。并且在丽水马拉松比赛、益心团队服务、里东心理救援、职工工会活动中积极展现独特的巾帼风采。再过几个月,她们病区还要选派护士,代表丽水参加省护理协会组织的跳绳比赛。 今年护士节,她希望通过敬老爱老、关爱残障儿童、下乡义诊等方式度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当然,她也希望当下医患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社会给予护士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所以,在护士节来临的这一天,当你看到护士姐妹们在病房里忙碌的身影时,希望您能在她不忙的时候悄悄地过去拍一下她们的肩膀和她们说一句:“护士节到了,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