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8 丨 2371453 丨
十二年怪病,终被破解!
老徐今年84岁,为青田籍老农,既往一直身体健康,平素连患感冒的机会都很少,几乎没上过医院看病。但就在12年前,其无故得了一种怪病,表现为反复清晨睡不醒,有时还伴手舞足蹈,胡言乱语及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每年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最近二个月几乎每天上午都叫不醒。曾多次去杭州省城大医院及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反复做了很多检查,均未发现病因,而是拟诊“老年痴呆”给予大量“健脑益智”的药物治疗,但病情丝毫未见改善。看着老徐病情日渐加重,老徐的家人忧心忡忡、手足无措,甚至感到绝望。后经人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我院老年三科(七病区)住院治疗。该科的何旭东主任和他的年轻医师们在耐心、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后当即排除“老年痴呆”的诊断,并经过一番思维缜密的特殊检查后,终于使该怪病真相大白。原来困扰老徐12年的怪病,是其体内一个叫做“胰腺”的器官,长了一个肿瘤。这个瘤子会定时、脉冲式地释放出大量“胰岛素”,后者会使血糖明显降低,进而导致昏迷或精神异常。因该肿瘤多在清晨释放大量“胰岛素”,故老徐多在此时表现“低血糖昏迷”,而叫不醒或表现为精神异常。
据何主任介绍,胰岛素瘤是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较为罕见。正常人在低血糖时,胰岛素分泌基本抑制,但胰岛素瘤仍可自行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导致自发性低血糖和特有的临床症状群。本患者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即空腹或运动出现低血糖症状、昏迷及其他精神神经症状,发作时血糖 < 2.8 mmol/L,口服或静脉用葡萄糖可缓解症状。由于该肿瘤发病率很低,临床少见,症状表现多样,易被忽略或误诊。但长期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将导致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可逆的营养不良性退行性改变损害,可使病人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甚至痴呆、丧失劳动力,故危害性很大,故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该患者老徐入院前被误诊为“老年痴呆”多年,究其误诊原因,主要是多数医生对此病缺乏认识,缺少经验,思路狭窄以及临床分析不细, 只注重某一症状, 而未深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致误诊。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分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关键在于明确低血糖的存在并确定是由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当所致,包括: ①上述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进食或注射葡萄糖后可使症状缓解;②发作时血糖 < 2.8 mmol/L,同时血清胰岛素 > 6μU/L,C肽 >0.2nmol/L,胰岛素原 > 5pmol/L, 或血清胰岛素(μU/ml) /血糖(mmol/ L)比值 > 0.3;③以往健康, 无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定位诊断主要采用腹部B超和胰腺薄层CT等影像学检查。因大多数胰岛素瘤很小(直径<2.0cm),以致腹部B超和胰腺薄层CT检查难以被发现,需进一步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声内镜(EUS)、经肝门静脉取样(THPVS)及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胰岛素(ASVS)等检查以定位。胰岛素瘤最理想、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尽早手术切除肿瘤。
真相大白后,经治疗老徐未再有类似症状出现,目前正准备手术治疗。老徐家人非常感谢老年三科的医务人员,感慨地说“家人一直迷信省城大医院,久治不愈,想不到本地丽水市第二医院老年科医生在短短几天内就把毛病给诊断出来了。”
我院老年三科刚于去年8月份成立、开科。据了解,科室成立后何主任和其年轻的团队已为众多患者解决了遗留多年的疑难杂症,如结节性硬化、嗜铬细胞瘤、吉兰-巴雷综合症、正常颅压脑积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路易体痴呆、视神经脊髓炎、良性位置发作性眩晕、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分水岭脑梗塞等等,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老年三病区/魏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