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0 丨 234988 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专家团队表示,防癌体检是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应用有效的检查手段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癌前病变,并对高风险人群及发现异常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管理的体检方式。其目的是提高恶性肿瘤的早诊率,降低因癌症引起的死亡。
到底该不该做防癌体检
从世界范围来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然后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男性发病第1位为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发病第1位的为乳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颈癌。
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有何区别
防癌体检也称机会筛查,是在个体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个人及多个癌种进行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可切除的恶性肿瘤,或发现没有症状的身体内既有的良恶性肿瘤。
防癌体检的目的就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早期或没有症状的癌症病人,或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或者在肿瘤发生浸润前,就能借助各种检查手段将其检出,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防癌体检工作是健康体检的一部分。由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因此通过防癌体检发现早期癌症,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没有症状,在早期阶段不同的生物学和影像学表现,对各癌种筛检的设备与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精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假阴性和假阳性、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的存在,导致早期肿瘤诊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肿瘤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展和精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诊断能力、危险因素评估,及对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上述因素,作为专业化体检,防癌体检越来越显出其独立性和重要性。
一般的健康体检往往注重常规检查项目的全面性,筛检手段相对简单,并不一定包含针对某一特定癌症的专项检查手段,即使癌症检查项目,其检查的深度和专业的判断还是有待加强。
为什么需要做防癌体检
明确自身的患癌危险因素,制定全生命周期相应的防癌计划,制定防癌体检等防癌措施,即使罹患肿瘤,只要在自然发病前被诊断,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彻底治愈,改变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预后,就能达到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防癌体检对预防癌症,避免由于癌症引起的死亡,意义重大。比如,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3%,但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近90%。其他恶性常见肿瘤,如胃癌、结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100%。以上癌种,均可以通过防癌体检早期发现。
防癌体检也有“有效期”
防癌体检多久做一次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像一个人需要多久喝一次水,一辆汽车需要多久保养一次一样。一个人多久喝一次水和这个人本身的体质、活动量、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以及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直接的关系。而一辆汽车需要多久保养一次也和汽车本身的机械构造以及汽车所使用的油品,所行驶的路况,空气的质量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防癌体检多久进行一次,需要结合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所需要的体检内容和间隔时间也会不同,也就是说,防癌体检要讲究个体化。
大部分人的防癌体检一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但也要结合身体的具体情况、检查的部位,以及医学检查方法来确定多久查一次。
首先,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检查的时间间隔肯定也不一样,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3年~5年检查一次胃镜,但是如果有萎缩性胃炎就需要1年~2年检查胃镜,如果有中度的不典型增生,就需要半年检查一次了。再比如正常人一年检查一次肝脏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合并有乙肝、肝硬化,可能就需要半年甚至3个月检查一次超声和甲胎蛋白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结肠癌的肠镜筛查,但是如果确定家族性的结直肠癌病史或者确定携带相关的突变基因,可能就要从20岁开始,甚至更早,就应该每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因此,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个人史、家族史、疾病史等来确定多长时间做1次防癌体检。
其次,不同器官的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所经历的时间不尽相同,癌细胞形成以后,其分裂生长的速度也不相同。同时,来源于同一器官不同病理类型的癌细胞,其生长速度也不相同。癌细胞在增殖形式上也像正常细胞一样,是倍增形式,即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由于癌细胞并不像正常细胞那样会有所限制,因此这个癌细胞群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且还会出现转移。不同的癌细胞其倍增时间不同,也就造成不同的癌症进展速度差别较大。有的癌生长得很快,有的则相对缓慢,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其分裂速度可以相差数十倍。因此考虑到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器官来确定防癌体检的间隔时间。
不同检查方法“有效期”各异
不同的检查方法其精细程度不同,观察的细致程度不同,筛查间隔期自然就不一样。比如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建议每年检查1次大便常规潜血,或者每5年检查1次乙状结肠镜,或者每10年检查1次全结肠镜。再比如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低剂量 CT 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而胸片筛查却不能降低死亡率。有学者就对那些初筛时忽略,而在下次筛查时发现的“间隔期肺癌”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一共分析了70633名参与筛查的受试者,对初筛后人群每年进行随访筛查,设定“间隔期肺癌”为胸片筛查阴性,但12个月内被诊断为肺癌,然后对这些人的胸片进行重新阅片,来判定是否为真正的间隔期肺癌。结果发现,82例为真正的间隔肺癌,还发现“间隔期肺癌”在小细胞肺癌中更常见,而在腺癌中少见。这就说明了防癌体检间隔时间和检查方法同癌症病理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防癌体检到底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不能盲目追随别人,造成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健康。
肿瘤标志物异常 别置之不理
体检过程中,大夫会对检查发现的异常进行提示,比如触诊发现的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颈部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等,以及超声发现的结节或者肝肾等内脏的病变等。如果大夫建议门诊就诊或者3个月复查或者6个月复查则应按照大夫的建议门诊就诊或者复查。直接建议门诊就诊的情况一般情况严重一些,更要重视。
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会给出结论和下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如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结节或者微小簇状钙化会建议患者进一步门诊检查。CT发现的肺结节会要求体检人员定期复查,也要按要求复查。有些病变需要长期跟踪才能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经过这种跟踪发现的病变绝大多数为早期病变。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一般会在体检报告中体现。对于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抗原)这样临床意义明确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明显升高往往提示患有肝癌或者前列腺癌,需要到相应的门诊就诊。而对于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能忽略或者置之不理。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癌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体检中心在常规体检的项目中包括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于是发现了很多肿瘤标志物异常的体检人员。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后,常引起体检人员和家属的恐慌,尤其是很多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体检人员年纪较轻,对本人及家人造成的精神压力就更大。
到底该不该做防癌体检
从世界范围来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然后依次为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男性发病第1位为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发病第1位的为乳腺癌,第2位~第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子宫颈癌。
防癌体检和普通体检有何区别
防癌体检也称机会筛查,是在个体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个人及多个癌种进行的身体检查,其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可切除的恶性肿瘤,或发现没有症状的身体内既有的良恶性肿瘤。
防癌体检的目的就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早期或没有症状的癌症病人,或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或者在肿瘤发生浸润前,就能借助各种检查手段将其检出,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以期得到较好的预后。
防癌体检工作是健康体检的一部分。由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因此通过防癌体检发现早期癌症,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早期没有症状,在早期阶段不同的生物学和影像学表现,对各癌种筛检的设备与检测指标的敏感度、精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假阴性和假阳性、误诊和漏诊等情况的存在,导致早期肿瘤诊断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加上肿瘤学研究内容的不断扩展和精进,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诊断能力、危险因素评估,及对各项检查指标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综合上述因素,作为专业化体检,防癌体检越来越显出其独立性和重要性。
一般的健康体检往往注重常规检查项目的全面性,筛检手段相对简单,并不一定包含针对某一特定癌症的专项检查手段,即使癌症检查项目,其检查的深度和专业的判断还是有待加强。
为什么需要做防癌体检
明确自身的患癌危险因素,制定全生命周期相应的防癌计划,制定防癌体检等防癌措施,即使罹患肿瘤,只要在自然发病前被诊断,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彻底治愈,改变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的预后,就能达到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防癌体检对预防癌症,避免由于癌症引起的死亡,意义重大。比如,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13%,但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肺癌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近90%。其他恶性常见肿瘤,如胃癌、结肠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早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100%。以上癌种,均可以通过防癌体检早期发现。
防癌体检也有“有效期”
防癌体检多久做一次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像一个人需要多久喝一次水,一辆汽车需要多久保养一次一样。一个人多久喝一次水和这个人本身的体质、活动量、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以及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都有直接的关系。而一辆汽车需要多久保养一次也和汽车本身的机械构造以及汽车所使用的油品,所行驶的路况,空气的质量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防癌体检多久进行一次,需要结合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定,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所需要的体检内容和间隔时间也会不同,也就是说,防癌体检要讲究个体化。
大部分人的防癌体检一年检查一次就可以了,但也要结合身体的具体情况、检查的部位,以及医学检查方法来确定多久查一次。
首先,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尽相同,需要检查的时间间隔肯定也不一样,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3年~5年检查一次胃镜,但是如果有萎缩性胃炎就需要1年~2年检查胃镜,如果有中度的不典型增生,就需要半年检查一次了。再比如正常人一年检查一次肝脏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合并有乙肝、肝硬化,可能就需要半年甚至3个月检查一次超声和甲胎蛋白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结肠癌的肠镜筛查,但是如果确定家族性的结直肠癌病史或者确定携带相关的突变基因,可能就要从20岁开始,甚至更早,就应该每年做1次结肠镜检查。因此,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个人史、家族史、疾病史等来确定多长时间做1次防癌体检。
其次,不同器官的正常细胞发展成癌细胞所经历的时间不尽相同,癌细胞形成以后,其分裂生长的速度也不相同。同时,来源于同一器官不同病理类型的癌细胞,其生长速度也不相同。癌细胞在增殖形式上也像正常细胞一样,是倍增形式,即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由于癌细胞并不像正常细胞那样会有所限制,因此这个癌细胞群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且还会出现转移。不同的癌细胞其倍增时间不同,也就造成不同的癌症进展速度差别较大。有的癌生长得很快,有的则相对缓慢,不同种类的癌细胞其分裂速度可以相差数十倍。因此考虑到癌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器官来确定防癌体检的间隔时间。
不同检查方法“有效期”各异
不同的检查方法其精细程度不同,观察的细致程度不同,筛查间隔期自然就不一样。比如结直肠癌的筛查一般建议每年检查1次大便常规潜血,或者每5年检查1次乙状结肠镜,或者每10年检查1次全结肠镜。再比如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低剂量 CT 筛查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而胸片筛查却不能降低死亡率。有学者就对那些初筛时忽略,而在下次筛查时发现的“间隔期肺癌”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一共分析了70633名参与筛查的受试者,对初筛后人群每年进行随访筛查,设定“间隔期肺癌”为胸片筛查阴性,但12个月内被诊断为肺癌,然后对这些人的胸片进行重新阅片,来判定是否为真正的间隔期肺癌。结果发现,82例为真正的间隔肺癌,还发现“间隔期肺癌”在小细胞肺癌中更常见,而在腺癌中少见。这就说明了防癌体检间隔时间和检查方法同癌症病理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
防癌体检到底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不能盲目追随别人,造成严重后果,从而影响健康。
肿瘤标志物异常 别置之不理
体检过程中,大夫会对检查发现的异常进行提示,比如触诊发现的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颈部及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等,以及超声发现的结节或者肝肾等内脏的病变等。如果大夫建议门诊就诊或者3个月复查或者6个月复查则应按照大夫的建议门诊就诊或者复查。直接建议门诊就诊的情况一般情况严重一些,更要重视。
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会给出结论和下一步检查治疗的建议。如乳腺钼靶检查发现结节或者微小簇状钙化会建议患者进一步门诊检查。CT发现的肺结节会要求体检人员定期复查,也要按要求复查。有些病变需要长期跟踪才能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经过这种跟踪发现的病变绝大多数为早期病变。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一般会在体检报告中体现。对于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抗原)这样临床意义明确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明显升高往往提示患有肝癌或者前列腺癌,需要到相应的门诊就诊。而对于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能忽略或者置之不理。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癌症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体检中心在常规体检的项目中包括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于是发现了很多肿瘤标志物异常的体检人员。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后,常引起体检人员和家属的恐慌,尤其是很多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体检人员年纪较轻,对本人及家人造成的精神压力就更大。
那么,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人真是患了癌症吗?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人群经过全面检查后,只有少数人被发现已经患了癌症。还有一部分体检人员经过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被诊断为癌症,也有一部分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的人在几个月或几年后恢复正常。可惜的是,部分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体检者经过全面检查后未发现患癌便开始放松警惕,结果在肿瘤标志物升高后数月或数年后发现患癌,但是已经不是早期癌了。